市政府常委会会议室里,空调风带着凉意,吹不散桌面上文件的厚重感。
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每个人面前都摊着安梁县道路修缮方案,铅笔在纸页边缘划出细碎的痕迹。
张扬坐在主位右侧,指尖轻轻搭在方案封面上。
方案首页“安梁县石柳公路修缮计划”几个字格外醒目,下方附着的村民签字页,密密麻麻的红手印。
他抬眼扫过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对面的林振华身上。
林振华穿着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却掩不住眼底的疲态。
他手里捏着钢笔,笔尖悬在纸页上方,半天没落下一个字。
桌下的皮鞋尖轻轻点着地面,节奏有些杂乱——这在以往的常委会上,几乎从未出现过。
“先议安梁县的方案吧。”张扬开口,声音平稳:“李阳同志上周提交的修缮计划,涉及石桥镇到柳溪镇十五公里道路,覆盖五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八千余人。
财政部门初步测算,总预算一千二百万,市里承担四成,剩余由县财政和专项补助补足。”
话音刚落,财政局长李建国立刻点头:“资金筹措方案我们已经核对过,市里的四百八十万从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里划拨,不会影响其他民生项目。
安梁县那边也承诺,从今年的土地出让金里拿出三百万,剩下的缺口,李阳同志说能对接财政部的专项补助。”
“道路质量怎么保障?”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插话,手指点了点方案里的施工标准:“安梁县之前修过两条村道,不到两年就出现裂缝,这次可不能再出问题。”
这是一次扩大会议,很多局长副市长都参加了。
对此林振华并没有说什么,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方案里写了,施工方必须具备二级以上资质,每公里设置一个监理点,竣工后还要有三个月的试运行期。”张扬把附件里的监理细则推到桌中央:“李阳同志还提了个要求,施工期间要请沿线村民当义务监督员,每天在工地轮岗,有问题直接向县交通局反馈。”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没人再提反对意见。
林振华终于抬起头,钢笔在方案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比平时潦草些。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