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新的工作
杨老太婆的两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情,就是说她祖父对于龙江(老庆东城)贡献不小,想钟楼和庆东到两平和青阳的公路也是她祖父在庆东的时候修筑的,可不可以拿一条街以她的祖父命名或者在钟楼前加上她祖父的名字。杨老太太的祖父祖籍庆东,也是在庆东驻守多年,估计这杨老太太也觉得这样才显得光宗耀祖,当然在海外的杨家子弟会给龙江捐赠一笔钱用于慈善事业。
曾思涛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区里的信访办主任看见这杨老太太头就大,老太太说的这事情是决对不可能的,街道就是以英模人物人名命名,那都得通过民政部,何况她祖父是反动军阀,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曾思涛刚听老太太说杨家在海外有一个著名的制『药』企业是他们家族控股的,心里灵机一动,这街道的名字不能用,但是杨家要是投资办厂,以她祖父的名字命名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当年杨淑芬的祖父风流好『色』在军阀当中也是出了名的,正式讨娶的妻妾就有十几个,子女四五十个,大多都在海外生活。杨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并且有一家很著名的制『药』公司,曾思涛一听名头心里就是大喜,这可是国际上鼎鼎有名的制『药』企业啊,竟然是杨家的产业。只是和尚太大,龙江这座庙太小,就要要办,肯定也要落到市里的口袋了,不过曾思涛倒也不是太狭隘之人,只要能落户到市里也是好事。
“这个事情我现在就可以答复您,这事不可能的,但是杨老太太您也可以动员您在国外的亲戚回来走走看看,共同参与我们龙江的建设,把龙江建设得更好,比如他们投资的企业完全可以以您祖父的名字命名,『政府』可以方便行事……”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这个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我得问问……”
杨老太太也不纠缠了,兴冲冲的回去联系她那些海外亲戚去了。
按下这些事情不提,葛玉书的“病”终于好了,也开始正式上班了,不管怎么样,葛玉书还是名义上的区长,也是名义上的“婆婆”,该葛玉书办 事情他这个临时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区长也得移交出去,不过,『政府』这边的局势和葛玉书“病”之前比,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基本上几个副区长都往曾思涛和廖喜峰身上靠了,就是葛玉书回来,他后面没有援手,“病”一场,似乎也想通了很多事情,什么事情多是不管不问,安心的做起了提线木偶。
时间过得飞快,其间曾思涛除了去京城去给王远和郁梅楠道喜之外,一直都呆在庆东忙碌,财政增收超额完成,胡云成弄到招商工作后和李山国倒是配合得不错,两个人也搞到了不少外来投资,虽然多是些规模和投资不大的,但是曾思涛笑着说,只要多,也是好事,规模不大就扶持扶持,让它们逐渐壮大,葛玉书引进的外资企业也已经投产,曾思涛倒也没有为难那企业,但是在贷款问题上,曾思涛暗中给张晓成打了招呼,要他看着一点,绝对不能过底线。
主管农业的罗少坤也卓有成效,通过他的努力,龙江的竹编产业逐渐整合起来的,有几个老匠人愿意出来,只是没有本钱,曾思涛联系了在岭东的孟凡,孟凡把样品带到岭东的出口展览会上,得到大批国外商人的青睐,于是马上注资,在龙江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