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后面的人依然是很有实力的。但是石东升最终并没有如愿,除了盛怀德不赞同之外,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告状太多,曾思涛就听说,自从透出一点石东升将要主持晋州的工作之后,结果晋州的有识之士告状信像雪片般飞往京城,其告状的重点也在于土地财政政策,而这也是原晋州市委书记蒋怡贵即使调走,石东升未能升任晋州市委书记的原因之一。
所以中央最终决定由他曾思涛前往晋州主持大局。
而摆在曾思涛面前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在发展中突围,实际上曾思涛的思路和石东升基本上是不同的,曾思涛并不赞成过度的土地财政政策,实际上,这几年晋州疯狂的卖地,晋州能够出让的土地已经不是太多,照这样的速度下去,最多几年的时间,晋州就会到无地可卖的地步,到那时候,晋州,该往何处去?
而且高价出让土地,也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之一,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受到老百姓的唾骂。
不能大规模卖地,又需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那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扩大税源。
曾思涛实际上在这些年当中,一直在总结着一些事情,也有了一些雏形,实际上他在和李成全谈话中提到的“以发展为基础,以民为本,加强廉政建设”,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多年来总结的一个今后想要实施的思路。
这个思路,他本来想在楚汉实施,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现在他也想在晋州实施。
但是曾思涛也很清楚,他的这个思路和石东升的“以土地为纲”的思路肯定是不同的方向。当然曾思涛肯定也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和石东升谈谈关于晋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曾思涛必须得做好石东升不认同的打算。“道不同不相与谋”,在他在晋州还没有站稳脚跟之前,如果提前暴『露』自己的底牌,肯定会给别人可乘之机,搞不好最后的结果就是胎死腹中,自己的这些想法仅仅就是想法,。
所以在时机没成熟之前,曾思涛肯定会将这样的想法深深的隐藏着。路得一步一步的走,饭得一口一口,眼下他更重要的事情是先在晋州立足。
他现在初到晋州,本来就是孤家寡人,想要打开局面,一是要熟悉晋州的情况,了解晋州的政坛生态,其二也要让晋州的广大干部熟悉他,了解他,靠拢他。
这要迈出的第一步很重要,特别是他现在在晋州的力量处于很薄弱的时候,什么人有意向靠近自己,这些都很**,曾思涛不想过早的让这些暴『露』在其他人面前。
但是作为秘书,即使是不让他参与一些机密的事情,但是由于经常在身边,也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一些东西。这个秘书,他是绝对不能再用了,他必须自己找一个秘书,至少也需要安排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样的事,他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人,也一定不能留在身边。
经过这件事之后,在曾思涛看来,办公厅的秘书恐怕都和市里的一些领导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基本上是排除在外了。秘书又是一个重要却级别很低的职位,找一个合适的人,就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曾思涛想来想去,觉得这件事还是找找王玉生的朋友张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