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姐妹手作” 的 logo。
“薇姐,要不…… 咱们先停业一段时间?” 年轻学员小孙小声说,“现在外面全是负面消息,再撑下去,咱们的名声就彻底毁了。”
林薇看着大家疲惫又动摇的脸,突然想起昨天去看婆婆时,老人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盒,里面装着公公留下的顶针,锈迹斑斑却擦得发亮:“你爸常说,做事就像缝布绳,一针一针慢慢来,总能缝完。”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在白板上写:“咱们不停业,也不认输!现在分三组:王姐联系非遗保护中心,说明情况;张姐整理学员真实工资条和社保记录,发给媒体;我联系陈凯和汉斯,想办法应对渠道封锁!”
转机来得比预想中更 “草根”。中午,林薇正对着电脑整理证据,基地门口突然传来嘈杂的脚步声 —— 婆婆带着十几个老邻居,拎着缝纫机、剪刀和布料,浩浩荡荡走进来。“薇薇,我们来帮忙!” 婆婆的头发有些乱,手里举着个孙子用过的练习本,“这是签到本,王婶会缝布绳,李叔会打包,咱们老骨头也能给你们搭把手!”
林薇的眼泪突然掉下来。她看着老人们坐在展厅的角落里,王婶戴上老花镜,拿起布绳开始缝,顶针掉在地上,小糯米赶紧跑过去捡,手指被扎了一下,却没哭,反而笑着说:“奶奶,我帮你扶着针!”
这一幕被来基地采访的本地记者拍了下来。当天下午,“70 岁奶奶组队帮非遗手作赶工” 的视频就登上了本地热搜,评论区瞬间反转:“这么多老人自愿帮忙,怎么可能是压榨?”“我邻居就是姐妹手作的学员,说月薪有 6000 多,还交社保!”
更让林薇意外的是,非遗保护中心主动联系她,说要将 “姐妹手作” 列为 “市级非遗示范基地”,还组织媒体实地采访学员 —— 小郑展示了自己的工资条(6800 元)和社保缴费记录,张姐带记者参观了学员休息室(有空调、冰箱和儿童游乐区),负面新闻很快被 “非遗示范基地” 的官方声明压了下去。
周五早上,林薇刚到基地,就看见小吴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 U 盘,眼睛红红的。“薇姐,我错了。” 小吴把 U 盘递过来,“极光的高薪是骗局,实际只给我涨了 30%,还让我伪造你们的质量问题…… 这是他们伪造投诉函的证据,还有威胁超市的录音。”
林薇接过 U 盘,里面不仅有证据,还有被小吴带走的客户名单。几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