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指尖刚触到码头寄回的破损陶瓮,断茬处的陶土就簌簌掉渣 —— 原本密实的真陶土,现在混着灰白色的劣质黏土,用指甲一抠就能刮下一层,瓮身的 “手工拉坯纹路” 其实是机器压印的,边缘整齐得毫无生气。“100 个全这样!” 汉斯的哭腔从听筒里钻出来,背景音里有消费者的怒吼:“我等了 3 个月,就收到个碎瓮!” 电脑屏幕上,启星的公关视频正在播放:工作人员用锤子砸基地的陶瓮,碎块飞溅,配文 “中国传统陶瓮,劣质到不堪一击”。
基地外的吵闹声越来越近。50 户农户举着 “还我陶土损失” 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开裂的陶瓮碎片:“咱们用启星的陶土烧瓮,不仅没赚到钱,还得赔欧洲的损失!再没真陶土,咱们的窑厂就只能拆了!”
林薇刚要说话,王大姐抱着启星的仿品套装冲进来,仿品陶瓮上的 “指纹压痕” 泛着不自然的光泽:“你看!这压痕是印的,不是捏的!可消费者分不清啊,国内文旅店都在卖这个,咱们的订单全没了!” 运营小张举着账户明细哭:“就剩 4000 块,连邻省真陶土的运费都不够,下周就得停产!”
原料仓库的门又被贴了张新的 “催债通知”。3 家供应商站在门口,指着堆在角落的劣质陶土:“要么把欠的 10 万还了,要么就用这些陶土抵账!”
联盟群里的消息更让人心沉。山西染坊发了张 “启星工艺培训” 的照片:“以后跟着启星学‘标准工艺’,不用再靠老法子瞎折腾”;河北竹编跟着转发,还在群里发了张 “基地新陶土矿地图”,启星的人立刻评论:“这矿我们已经买了,传统手作就等着没原料吧”。
“没原料?咱们老祖宗靠艾草灰水辨陶土、找真矿,现在怎么就没原料了!” 婆婆突然从陶窑砖缝里抽出张泛黄的纸,纸上沾着黑色的窑火炭痕,“你爷爷 1929 年在山区,就靠这法子找真陶土!笔记里写着‘真陶土遇艾草灰水显深褐,劣质土显灰白,手工拉坯的指纹压痕里有陶土颗粒,机器印的没有’!”
林薇赶紧接过笔记,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笔写着:“艾草灰五斤,加水熬煮一时辰,取澄清液浇陶土:深褐者为真,灰白者为假;手工陶瓮需留‘活指纹’(指腹纹理里嵌陶土颗粒),机器仿品指纹光滑无颗粒”,落款日期是 “1929 年 9 月 17 日”,旁边画着陶片检测、指纹对比的示意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