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记,我不是说县委领导对这些干部不了解,但毕竟我们没有跟这些干部在一起工作生活,对他们的了解,多数时候都是比较间接的。对他们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们工作的结果,各类报表得知。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接触,所得到的印象,不一定很全面。真正对他们了解的,肯[破晓惆怅首发]定是那些每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同事,以及周围的群众。我认为,进行一个月的公示,发现有比较严重问题的干部,我们重新考察,重新研究,没有发现比较严重问题的干部,那就可以任命了。对这些干部本身,也是一种爱护。尤其重要的是,可以让广大的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中来,这个才是党内民主的真正体现。”
干部公示,也是刘伟鸿借鉴后世的方。虽然说这种模式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指望单单凭一个干部公示便能尽到监督的责任。但还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公示办出台之初,确实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揪出了一批份子,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刘伟鸿既然担任了组织部长[破晓惆怅首发]……这种好的方式方,就应该提前应用。九十年代初期,官场大环境与二十一世纪还是很有区别的,特权恩想和现象不如后世之烈.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将干部考察规范化,加强对贪污现象的打击和遏制,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
邓仲和与徐文浩对视一眼,都略略皱了一下眉头。显然,他们对刘伟鸿这个意见,也不是那么欢迎。千部任免,从来都是上级党组织说了算,现在刘伟鸿却提出来搞什么公示,不是要“分权……吗?将原本属于上级党委的权力,分给普通的干部和群众。这种搞不大对头。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邓仲和与徐文浩等人,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手里的权力无缘无故地受到削弱。
尽管刘伟鸿担任县委组织部长之后,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比较愉快,也并不代表着邓仲和徐文浩会无条件的支持刘伟鸿的任何决定。既然是合作,那就必须对大家都有利,仅仅只对其中一方有利,就没有合作的基础。而且在邓仲和徐文浩看来,搞这个干部公示,对刘伟鸿也不见得有利。他这个组织部长的权威,一样会受到削弱,甚至受到的影响比一般的县委常委要更加严重。
因为干部考察工作是由组织部进行的,一旦某个干部被群众检举有严重问题,不就说明组织部的丰察工作没有做到位吗?
真不明白刘伟鸿怎么会忽然唱这么一出。
对邓仲和徐文浩这些老官油子来说,没有搞清楚原因,是绝不会轻易表态的。
“我赞成刘部长这个建议[破晓惆怅首发]!”
正当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时候,县人大主任李学智开口了,很肯定地说道。
“我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特权思想和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苗头。这个从报纸上的报道也能看得出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分子。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执政党的宗旨是执政为民,这一条宗旨,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了。伟鸿同志这个建议,对于加强干部的监督,防止现象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对党员干部监督方的一个有效补充。我赞成搞干部任免公示。”
刘伟鸿便向李学智微笑划头致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