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上下弥漫着压抑的悲观。
贾珏这三战三捷,尤其是阵斩敌酋王子的战绩,无异于在阴霾密布的天空撕开了一道血色的亮光,极大地振奋了前线低迷的士气,也暂时遏住了赫连人势如破竹的南下势头。
这份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价值,远胜千军万马。
正是这份力挽狂澜的战绩,让天圣帝的目光真正凝重地投注到“贾珏”这个名字上。
帝王的感同身受或许带着一丝唏嘘,但真正驱动他命内卫详查此人根底的,是冰冷的政治权衡与深远的庙堂布局。
天圣帝要确认,这个名为贾珏的少年骁将,是否真的如军报所言,与宁荣二府这等开国勋贵集团彻底决裂、再无转圜余地。
内卫递上的卷宗,此刻就摊开在御案上,字字句句皆印证了贾珏家世之“清白”。
内卫调查的卷宗很是详细,把贾珏的经历查的一清二楚。
在看完了卷宗后,天圣帝也终于放下心来。
“好!好一个水火不容!”
天圣帝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炽热的锐利光芒。
贾珏的背景,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利刃——此人勇冠三军,乃绝世猛将胚子。
而且贾珏与宁荣二府乃是生死仇敌。
这正是天圣帝眼下最需要的棋子。
这意味着贾珏不仅可以在幽州建功立业,将来还能够作为钳制开国元勋的棋子,让天圣帝放心使用。
自天圣帝宫变登基,将太上皇囚禁于大明宫以来,看似乾坤独断,实则根基未稳。
最大的隐患,便是以四王为首的开国元勋集团。
这些勋贵,大多在当年的夺嫡之争中站在了天圣帝的对立面。
天圣帝心中,早已给这些盘踞百年、尾大不掉的勋贵判了“死刑”。
之所以隐忍至今,未曾大刀阔斧地清算,盖因两大掣肘:
其一,天圣帝乃以非常手段得位,若登基伊始便大肆屠戮功臣旧勋,难免朝野震怖,人心惶惶,恐生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