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了一声,旋即将目光落在唐俭身上,淡淡地问道:“鸿胪卿一直在关注草原那边,此次颉利派使者来投降,你有什么看法?”
唐俭想了想,持笏道:“回陛下,臣觉得,诸位大臣说的都有道理,但据臣所知的草原情况,颉利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逼急了,与我大唐鱼死网破,对我大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我大唐国内也不是一帆风顺,还需要有所顾虑。”
“因此,臣的意见是,能和不如先和,但和的条件要苛,防止以后的反复,对我大唐不利。”
“嗯”
听到这话,李世民沉吟似的点了点头,然后环顾众臣道:“和,朕又不甘,不和,目前我们的军力还不够,如果能做到鸿胪卿说的和,军力的元气还在,那就不怕他们反复.”
说着,仿佛下定了决心,又沉声道:“这样吧,鸿胪卿!”
“臣在!”
“你还是亲自走一趟草原,看看草原其他部落的情况,最好与颉利,突利都见一见,知己知彼!”
“是!”
唐俭恭敬领命,正欲退回队列,忽听身后的尉迟恭,冷不防的来了一句:“据臣所知,打突厥应该有太子殿下的一份功劳吧,怎么不问问太子殿下的意见?”
哗!
全场哗然!
众臣听到尉迟恭的话,无不脸色一变,纷纷看向皇帝宝座下方的一个小凳子,顿时想起来,太子李承乾正在奉旨听政。
就连李世民都忘了这件事,不由满脸尴尬地看向李承乾,轻咳了一声,道:“太子有何意见,不妨说出来!”
“回陛下,臣没有意见。”
李承乾闻言,转身朝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
众臣见状,不由面面相觑,心说太子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转性了?按理来说,以太子的性格,应该不会赞同和谈啊!
而就在众臣大感意外的时候,一名崔家御使从队列中走了出来,持笏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微微蹙眉,同样有些古怪的看了眼李承乾,然后摆手道:“奏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