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能够应允”李恪终于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何事?”
李世民毫不在意地问道。
实际上,除了面对李承乾时需要动脑筋,面对其他儿子,他通常不愿多费心思。
因为他不认为他们会有任何不良企图。
但李恪却郑重其事地道:“儿臣想请求父皇允许儿臣前往封地就封!”
此话一出,李世民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冷冷地问:“你说什么?”
“父皇.”
李恪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一般,正色道:“儿臣想像太子皇兄一样,为大唐尽一份绵薄之力!”
“混账东西!我大唐何时沦落到需要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尽力了?”
李世民还没等李恪说完,便怒气冲冲地打断了他。
李恪再次庄重地向李世民行礼,严肃地道:“太子皇兄八岁便去了封地,父皇十多岁从军,儿臣即将满十二岁,按照宫里的规矩,也应当去就封了。”
“更何况,太子皇兄曾有豪言,太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儿臣虽非太子,但也是皇子,也有一颗爱国之心,愿守国门!”
“你!”
李世民有些惊讶地看着李恪,仿佛从李恪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时他千里奔袭救隋炀帝的壮志豪情。
尽管那时的隋朝已显露出了许多问题,但他的报国之心并未因此动摇。
所以,不知为何,他突然对李恪的做法有了一丝理解。
“恪儿,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虽然李世民对李恪的做法,表示理解,但他真的舍不得让李恪去封地吃苦。
哪怕他给李恪的封地,距离长安所在的关中不远。
但汉中那个地方,与巴蜀交接,文化经济都不是很行,去了肯定会吃苦。
可李恪的决心似乎异常的强烈。
只听他又郑重其事地道:“回父皇,儿臣已经考虑清楚了,太子皇兄能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