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是个襄平城的小商人,因为经常在襄平左近运货,他接触到了各类船只,见识过乡民购买建造小舟的不易,此后他在农庄的兴建房屋的过程中见识到了水泥的奇特性质后,突发奇想的产生了利用水泥造船的想法。
襄平的农庄作为先行者,这些年他们的积蓄已然不少,段朴将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这类船只的前景提到农庄后很快受到了管事们的重视。
随后,段朴在襄平附近的水系中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证明了这种非木头的船只的可行性。
此外,段朴为了降低成本,仿照工人们制作水泥预制板的方法来制造小船,利用标准化的模板来批量制作小船,很快,襄平城左近的农庄便就兴起了一种新式船只,船身一体完全由水泥、木头制作,看着就像是挖空了中心的石头一般。
这类船只尽管载重量不大,易沉,抗风浪性差,渗水等多项缺点,可因为其廉价的成本以及简单的维护而广受乡民欢迎。
但也因为水泥船的种种缺点,让它的推广受限,仅仅在襄平等地小规模流行。
当幕府准备在大辽水上使用水运来进行后勤转运时,便立刻注意到了此类可以快速建造的舟船,因为前去考察的官吏们发现,若按照段朴等人的成熟流程,造船,真比下饺子都快!
就连段朴自己都没想到,他一个襄平的小商人,也能因为水泥船这样的小发明而受到幕府大官们的青睐,在收到来自公孙度幕府的征召信函后,他便带着农庄的整个厂房来到了军中,期待着在公孙度面前展现才能。
事实也证明,段朴的选择极为明智,这一仗不仅让公孙度麾下的火器军威名远扬,同样辽东军有在旬日之内建造数百舟船的能力亦让得到消息的草原群豪感到了震惊不已。
段朴,这个辽东郡的小人物,竟然也一下子引起了众多大人物的关注。
“使君且看,这里便是舟船的脱模车间。而今我等主要是制造中型平板船,总体分为船身与船舱两部分分别制造!脱模便是船身制造的关键流程。”
段朴走在侧前方,指点着向公孙度介绍道。
公孙度闻言转头,看向车间平地上忙碌的工人们,尽管天气已经转凉,可众人此刻都打着赤膊,浑身沾满泥尘,看着有些狼狈,可每个人都专注的做着眼前事,丝毫不为公孙度等人的到来而分心。
厂房中心的一处平地上,一艘巨大的船身模型在重重木架的支撑下展现在众人面前,屋顶垂下的吊索将巨大的水泥船身悬挂着,防止船身因为侧翻而受到损伤。
“一起来,一二!”
砰!
几个壮汉在匠人的指挥下合力将巨大的木头模板拆除,随着紧扣的模板被木槌拆分,沉重的模板跌落在沙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随着木头模板被拆除,露出了内里的水泥模型。
乍然看去,发现整个船身就像个石质巨碗一般,透着石头的色泽。
脱模之后,立刻有工匠钻到了船身下边,使用工具将船底的毛刺铲平,发现缺口还会有工人拿来水泥将之弥补。
肉眼观之,一艘船身完全由水泥构成的船壳竟然在眨眼之间显露人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船身是由木架与麻布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