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民窟,那些连文字都难以留存的角落。
失去一切的人们蜷缩在沾满泥泞的苦难之中。
满目疮痍的难民们蹲伏在散发着恶臭的阴影里。
身旁就是腐烂的残羹剩饭与一滩滩污浊的积水。
于他们而言,死亡似乎并不比眼下的生活更为糟糕。
“来吧,”亚瑟对芙罗拉说道,“我们得召集更多人。”
他们二人,率领着其余的山民,一如既往地默默前行,穿过泥泞不堪的街道,步入了贫民区的腹地。
芙罗拉并不喜欢与这里的人们有目光接触。
这些人的模样,与死人几乎没有差别。
褴褛的衣衫松垮地挂在骨瘦如柴的躯体上,脸颊深深凹陷,皮肉之上生着恶疮,头发枯槁发黄。
他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敌意与探究。
在芙罗拉看来,他们是渣滓,是这个世界的垃圾,早已学会了向恐惧俯首称臣。
当亚瑟大步穿行于这群人的悲惨王国时,
他向他们发出了呼唤:“到我这里来,我的儿女们!
“忘却你们的痛苦,忘却你们的绝望!
“新的力量就蕴藏在你们之中!到我这里来!”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当中真的有人跟了上来。
起初只有寥寥数人,他们从阴暗的小屋中小心翼翼地爬出,似乎不愿相信有什么能够改变他们那早已注定的命运。
然而,当第一个人一瘸一拐地走到空地上时,又有几人跟了上来,用满是怀疑的目光紧紧盯着亚瑟。
紧接着,更多人加入了进来,他们有的用布满老茧的脚蹒跚迈步,有的则重重地倚靠在旁人的肩头。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芙罗拉压低声音问亚瑟。
她不得不小跑着才能跟上他的脚步。
“这些人几乎都站不稳了,他们不仅身患疾病,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斗志可言。”
亚瑟笑了笑。
“看着他们,芙罗拉,”他说道,“不要急于评判。”
即便亚瑟这般说,芙罗拉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
自从认识亚瑟以来,她不断见证着他的义举与善良。
他似乎总是对人抱有善意,就如同脚下的大地一般,任何人都可以踩在他的身上前行。
这与她所信奉的教义截然不同。
森林之母教导他们,适者生存乃是世间常理。
在残酷的自然面前,无法适应者被淘汰是必然的,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眼前的这些人,便是该被淘汰的存在。
他们创造不出任何价值,除去浪费粮食与汤药之外,他们的存在毫无意义。
如果亚瑟执意要拉拢这些人,只会拖累整个开拓团。
不过,她什么也没有说。
因为,她还没见过亚瑟如此坚定的模样。
自踏入这片泥潭起,他仿佛变了一个人,芙罗拉能看出他脸上的悲伤之色。
所以,她明白最好不要与之争辩。
其他山民大抵也看出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