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真正的知识的红利期。
那个时候考上大学,哪怕是普通的大学,甚而至于只是一个大专,都是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普通人的命运是真的可以得到巨大的改变!
因此,即便是在偏僻的小县城,稍微有点能力的家长,都会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
不过,八十年代的小县城还没有培训班这个概念。
人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便选择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同时也相信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天赋。
尚处于一片空白的学科培训是一个重大的商机,同时,也是陈秀和沈芙蕖的强项!
不过,在熊孩子批斗大会上,沈芙蕖没有提出她的这个想法。
她担心,如果在群情激奋的时候提出,熊孩子的家长们会认为她太有针对性,心里面会存在抵触心理。
同时,她还有好多的准备工作没有做。
开完熊孩子批斗大会,沈芙蕖回到家,兴奋地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陈秀。
“给医院职工的孩子补课,还要收费吗?”陈秀问道。
陈秀以前倒确实是帮朋友的孩子补过课,包括姚小远,但是都是免费的,最多就像姚永奇这样,送一筐鸡蛋啊什么的过来。
在陈秀的认知里,压根就没有补课收费这样的概念。
“当然啦,这个叫知识付费!”芙渠歪着头说道。
“你想啊,妈妈,你以前努力学习,为了考上师范院校,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那来找你补课的孩子,给点钱不是应该的嘛”
“而且呀,我们这个叫托管,托管是什么,委托管理!委托你陈秀帮他们管孩子呗,收费是应该的!”
如果可以在家里就能挣到钱,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陈秀也有点兴奋。
“那应该收多少钱呢?”
没有先例,没有参照,定价确实是个难题。
不过,芙蕖想,一开始,大家还没有尝到托管的甜头,定价不宜过高。
芙渠想了想,道:“就十块钱一个月吧!如果要管饭的话,每顿饭一块钱!”
芙渠知道,县医院的双职工,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的收入能有三四百块钱,这十块钱花在孩子身上,对他们来说不会特别的心疼。
“十块钱呐,这么多!”陈秀惊呼道。
一个孩子十块钱,五个孩子五十块,那要是十个孩子,就是一百块了!
而且这不过就是管一管孩子们课余的时间,比从前到金凤乡小学上课,每天长途奔波轻松多了!
挣得也比乡小老师多多了!
“会不会有点贵呀?”陈秀问。
“贵什么呀?我还觉得便宜呢!”芙渠说道。
“妈妈,你是正规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老师,你教的好,给孩子们补课,收这点钱,那真的是便宜他们啦!”
陈秀是不知道几十年后,那些学科培训的天价啊!
“可是,怎么给张大夫他们说呢?”陈秀问道。
这个就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怎么样将这个想法,不动声色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