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提价,是迟早的事情,芙蕖明白,进入九十年代,居民的收入会大幅度提升,到时候,再给家长们涨价,大家比较好接受。
刚刚起步的培训班事业,最重要的,便是占领市场!
还有就是在其他有心模仿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尽快磨教材,培养自己专属的师资队伍!
“我昨天晚上认真想了一下。”芙蕖道。
“我们这个新开张的地方,肯定不能够定太高了,要让大家先看到效果才行。”
“所以,培训费用,还是按照从前的办法,三年级和四年级,0.4元每小时,五年级和六年级,0.6元每小时。”
“不过,如果要参加托管班,还需要另外缴费,就按照两小时0.5元收费吧。”
“这样算下来,其实县医院这些职工子女的费用,和以前差别不大,但是,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且,妈妈,你也可以不用那么忙了。”
芙蕖侃侃而谈,思维清晰,条理清晰。
不觉夜深,三个人,却完全没有睡意。
学校放假,神兽出笼,哪个父母都头痛。
县医院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家长,倒是轻轻松松,上班去了,娃娃们交给陈秀就行了,其他年纪的家长,就没这么轻松了。
有很多双职工的家长,担心孩子乱跑惹出事来,干脆一把大锁,将娃儿锁在家里头。
至于娃儿在家是做作业看书,还是看电视看得昏天黑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为此,县医院其他年纪的家长,来找过陈秀好几次,希望她能够给自家娃儿安排辅导的时间。
据说,有的家长,也找了某些学校的老师帮忙补课,但是送来送去,始终是麻烦。
而且,学校在职老师的有自己的收入,不像陈秀这样,全身心扑在补习班这个自己唯一的事业上,所以,效果似乎没有那么明显。
所以,当听说陈秀租下了医院旧的门诊大楼的四间房子,打算扩大招生规模。
这些家长,纷纷找了过来。
四年级报了七个人,五年级报了六个人,已经可以成班了。
就连一二年级的小豆丁,虽然陈秀一再说这么小,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根本没有必要补课,这些家长,还是非常积极地报了托管班。
黄雪梅和杨玉莲这种,上了车,准备焊死车门的家长,不用说是意见比较大的。
黄雪梅还好说,陈秀和芙蕖做了一阵思想工作,倒也不计较了。
急脾气的杨玉莲,可就没那么好惹了。
这天晚上,杨玉莲和其他几个六年级的家长,一起来到了沈芙蕖家中。
“陈老师,你这样有点没对哈。”杨玉莲一上来就扣大帽子。
“当初是我们支持你办班,你才有今天,你想挣钱,想涨价我们理解,但是,一下子搞出这么多个班来,哪还有精力给我们上课呢?”
“就是,我们都是毕业班了,明年就要考初中了啊!”
“陈老师,你不能这么不负责哈!”
其他几个家长,也纷纷附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