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出标准化的教案,这才是能够让“伟思教育”持续发展并不断扩大的武功秘籍。
这一点,是芙蕖和陈秀共同的观点。
通过这大半年的实践摸索,陈秀心中,对于教案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的计划中,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教案应该有简单、一般和提高三个版本。
基础薄弱的孩子,教案的重点,应该以夯实基础为主,以教材为中心,尽可能地让这批孩子,能跟上学校的正常进度。
基础比较好的孩子,教材的重点,则应该在巩固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一点拔高。
另外一部分孩子,天赋极高,学有余力,对于他们的培养,则更多的要着眼于未来。
“各位老师,都是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我相信,大家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个教案的最后成形,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陈秀微笑着看着大家,说道。
其实,这几个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都深有体会,对于陈秀这种分层施教的方法,也比较认同。
只是,忙碌的教学工作,让他们没有时间,也根本没有可能,将这种方法付诸实践。
听陈秀详细分析了她的想法之后,就连最是固执的顾老师,也频频点头,大家都还跃跃欲试,想看看这种新型的教育方法的效果。
只有数学罗玉英老师,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罗老师,你有什么要说的吗?”陈秀问道。
罗玉英笑一笑,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个想法说出来,有些铜臭味,你们不要笑我。”
“我们几个编出的教材,会不会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罗玉英的意思,十分明显,陈秀笑道:“罗老师这个,是合理述求!”
“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我们伟思教育的元老、功臣!你们对伟思教育的付出,我一定会牢记在心!”
“当然,你们的付出,也不是免费的,具体应该如何计量,等我回去想一想,过几天给大家回话,如何?”
“但是请大家一定相信,我们绝对不会亏待大家!”
陈秀自己,是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那个年代,讲求的是集体主义,是无私奉献,该如何向参与标准化教案编写的老师计算薪酬,陈秀自己心里完全没底。
她只好先打个马虎眼,等回到家后,和朱志军以及点子精芙蕖商量下再说。
回到家中,陈秀将罗玉英的话,说给了芙蕖听。
芙蕖虽说是重生人士,但是,她毕竟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也没有大型企业的工作经验,到底如何才能既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又能保护好“伟思教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杜绝日后扯皮,思前想后,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芙蕖想起,谢洪运曾经说过,他要在南嘉县待一段时间,拿下南郊的改造项目。
今天刚好是周末,芙蕖想,要不去五星酒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谢洪运,让他给出个主意。
芙蕖刚刚走进五星酒店,谢洪林便迎了上来,满脸堆笑地问道:“沈同学,你是来找青川的?”
“不巧了,青川今天一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