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环顾四周,这间堆满废弃物的仓库,绝不是一个久留之地。
他是“广寒计划”的首席工程师,即便计划终止或转向,他也理应被妥善安置才对,而非像一具真正的尸体般,被遗忘在这地心坟场。
难道,被遗弃了?
这个可怕的认知,比他此刻身体的疼痛更加刺骨和后怕。
可这一切又是为什么?
他挣扎着,开始在周围摸索。凭借着百年前烙印在骨子里的图纸记忆,去尝试对基地结构进行初步的了解。
他在一个布满锈迹的控制台残骸后面,找到了一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老式的物理数据接口。
这个接口很原始,就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也很隐蔽,很特殊,似乎是……某种独立于主系统的备份,或类似黑匣子记录仪一样的东西。
一丝微弱的希望在他心中燃起。他用颤抖的手,再次按了上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残星第四章百年阴谋(第2/2页)
这一次,没有狂暴的能量冲击,只有一股冰冷、滞涩的数据流,缓缓流映入他的眼帘。
权限验证依旧有效——曾经的“烈阳“标识,是一个时代的辉煌落幕,也是他们英雄的身份,更是刻入这座钢铁之城最深处的烙印之一。
画面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日志片段,如同泛黄的老旧胶片,开始在这空旷黑暗的空间中播放:
我是郎震。
新纪元07年,天坠日后第27年(
‘广寒’方向争论经过二十余年如今仍然白热化。我们力排众议,坚持‘归墟’程序,认为逃离(方舟派)是懦夫之举,且人类目前没有星际远航的能力与科技,唯有直面‘神骸’,引导其力,方是文明延续之道。争议极大,资源倾斜严重。
新纪元09年,天坠日后第29年;
‘归墟’模型初步验证成功,但能量需求与风险极高。反对声浪加剧,尤其是资源统筹委员会的武维庭委员,公开质疑绽毅的归墟程序是耗尽国家最后资源进行‘疯狂举动’,政治压力巨大。
新纪元11年,天坠日后第31年;
……可怕。
他们竟然……‘方舟派’在委员会的影响力已超出预估。他们认为‘归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