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历史遗憾(2 / 4)

和刘璋父子班底)和益州本土集团的利益。就在这么多事务缠身的情况下,他居然还能抽出兵力北伐。而且当时蜀汉和曹魏的实力差距极大:曹魏占据九州,人口约443万;蜀汉仅有一州之地,人口94万左右。诸葛亮等于是

“以一州之兵伐九州之国,以一人之谋较天下之智”。

有人说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过度“吹捧封神”的。但这帮小黑子也不想想,早在唐朝,他就已被请进武庙十哲了!唐太宗李世民(东半球话事人)和李靖(大唐军神)都是诸葛亮的小迷弟。

李世民曾亲自在《晋书·宣帝纪》中写道:“亮率数万之众,而仲达拥二十万之师,闭营自守,无敢敌之意,盖畏蜀如虎也!”

李靖在《李卫公问对》中更是多次盛赞诸葛亮:“诸葛亮奇正之法,已尽其妙”;“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之人,其实古之所法也,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此即九军之法也”。

还有武庙十哲的含金量就不用多说了吧,别人暂且不提,能跟杀神白起、兵仙韩信排一块儿的人,你说他不会打仗?

而且《三国演义》是明朝成书。与其说是罗贯中神化了诸葛亮,不如说他是蹭了武侯的流量,这书才能大火。

还有人搬出陈寿在《三国志》里的评价“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但是如果这帮人要是仔细看看历史就会发现。陈寿黑了诸葛亮这么一句话到唐朝被骂了1000多年。

《旧唐书》中评价裴行俭的相关原文为“铨藻吏能,文学政事,颇有深识。而前史讥其谬谥,有涉陈寿短武侯应变之论乎!非通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裴行俭)在衡量鉴别官吏的才能,以及文学政事方面,很有深刻的见解。然而前代史书讥讽他的谥号有误,这有点类似于陈寿贬低诸葛亮应变能力的论调啊!这不是全面公正的评论。

而大唐军李靖对于陈寿的评价,那更是直接甩出来的一句“史官鲜克知兵。”意思是你一个史官,懂个毛线的军事啊。

还有两点可以佐证。

第一,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街亭败后马谡被斩。他父亲也受了髡刑(剃发须),这在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就是奇耻大辱,比杀了还难受;加上诸葛瞻(诸葛亮儿子)瞧不上陈寿。要说陈寿笔下没一点私人情绪,我是不信的。

第二,陈寿写书时已在西晋当官,而晋太祖司马懿当年可是被诸葛亮打成过“女装大佬”啊。他怎么可能在司马家的政治高压下大力吹捧诸葛亮呢。

所以说诸葛亮不会打仗?纯属无稽之谈!

还有人杠:“诸葛亮这么牛,为啥五次北伐没一次成功?”

咱得看清现实:国力差距太大,粮草不足。而且当时蜀汉能打的将领确实不多了:也就魏延、吴懿、王平、张翼、廖化这几号人,姜维还是第一次北伐时才收来的。赵云第一次北伐后病逝,魏延就是当时的战力天花板了。

反观曹魏方,有司马懿、大将军曹爽、郭淮、邓艾、钟会、满宠、司马师、司马昭。都是能征善战之辈。而且兵力数倍于蜀国,粮草充足。

第一次北伐(228年春):诸葛

最新小说: 全职法师:召唤黑龙天,神力之巅 和渣夫同归于尽后又双双重生了 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全球异能:只有我在修仙 华娱从代拍开始 谁让他办案的?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同时穿越:全是深渊难度 沪上来了个小神兽,叉腰旺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