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一年期将近,蜀汉总兵力已达惊人规模:
韩信整编的核心汉军:二十万(由原北伐军、各大世家私兵整合再加上韩信的募兵,属性+15%)。
南中征召整训的蛮军:十万(属性+15%,山地丛林作战能力极强)。
后勤辅兵、民夫:数万不止,负责粮草辎重运输(属性+15%)。总计可战之兵三十万,加上后勤,动员力量近四十万。且都拥有国运战场带来的全属性15%加成,体力、力量、速度、耐力、恢复力远超常人,堪称一支前所未有的“超凡王师”。
然而,面对系统强化后拥兵百万、名将云集的曹魏,诸葛亮、韩信、夜玄三人深知,硬拼绝非上策,必须行险一搏。
丞相府内,巨大的地图前,核心决策层再次齐聚。韩信率先开口,定下战略基调:
“司马懿持重,今得百万之众,五大名将助阵,还有其原本的将领郭淮、邓艾、钟会等,其势更盛。彼必料我仍出祁山,欲以泰山压顶之势,凭国力耗死我军。”
“故而,我军此番主力,仍出斜谷,逼其郿城,做出决战渭水之态势。我亲率二十万大军,钉死在主战场,必使其不得分身!”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接话道:
“韩侯正面牵制,乃此战基石。然欲要竟全功,光复旧都,尚需一剑封喉之奇兵。”
他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那条蜿蜒险峻的路线——子午谷。魏延顿时激动起来,抱拳道:
“丞相!韩侯!末将愿请精兵五千,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若得长安,则关中震动,渭南魏军粮道后路皆断,必成瓮中之鳖!”
帐内一时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诸葛亮和韩信。诸葛亮缓缓叹息一声,目光深邃,仿佛回到了过去的争论:
“文长此策,精绝险绝,亮岂不知?子午谷道长六百余里,极其险峻,大军难以通行,需轻兵速进。然长安城高池深,纵是奇兵抵达,亦需十日之内速克坚城。其间若有差池——粮尽、路断、遇伏、攻城受阻,则五千锐士并文长这等大将,必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他看向魏延,语气沉重:“昔日先帝基业初创,国力疲敝,我将不过数员,兵不过六七万。五千精兵,乃我军十分之一之筋骨!文长更是军中栋梁。此赌注太大,亮……输不起。非不愿,实不敢也。若败,则大汉元气大伤,再无北伐之力。此乃亮昔日不用子午谷之策的苦衷。”
韩信闻言,眼中却闪过激赏之色:
“此计虽险,却直指要害,有斩首裂土之效。昔日不能用,乃因国力不济,正面无以牵制敌军主力。如今,”
他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有我二十万大军正面强攻,必逼得司马懿尽起关中、凉州乃至中原之兵来援!届时,长安周边乃至子午谷口的守备必然空虚!”
他看向魏延和夜玄:“今时不同往日!我军兵精粮足,正面有我与丞相足以撼动百万魏军。然此计之凶险,远胜往昔!因魏军总量极大,即便主力被牵制,其对要害地区的应急兵力依然可观。故而行此奇谋,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我正面战场必须打出雷霆之势,让其确信我军主力尽在渭南,迫使司马懿不断从后方抽兵;其二,奇兵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