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纪实》的流传,那还要提到宁国公世子周绪,就是他将这两本书带到京都的。
周绪对杨正山这两本书很推崇,这两年他刊印了不少册,送给了不少好友。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推崇,杨正山的这两本书才在京都广为流传。
……
承平二十九年,五月十二。
王彬率领六千援兵营来到松原河上游。
杨正山率领守备营与之汇合。
援兵营并没有去守备营的营地,因为守备营营地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找个山头作为守备营的营地还行,可要安置六千多兵力的援兵营就要显得很麻烦。
因此,王彬选择了在守备营营地西北方八十里外的一片相对平整的草原上安营扎寨。
翠绿的草原上,守备营的将士们一人双马如一股洪流般席卷而来。
王彬率领麾下的一众武官站在正在搭建的营地外,感受着那铺面而来的威势和压力。
马蹄声滚滚,浓烈的杀气犹如实质化般席卷每个人的心头,就连正在搭建营地的将士们都不由得抬头望过来。
守备营来到近前,杨正山拉进缰绳勒停红云,身后的千余将士也随之停下。
马蹄声戛然而止,原本震动的天地几乎在瞬间安静了下来。
杨正山翻身下马,来到王彬面前,他先是对王彬身后的众人扫了一眼,看到了许久未见的洛飞羽,才抱拳对王彬拜道:“下官拜见将军!”
王彬看着他身后沉静的守备营,愣了好一会神。
“杨大人,你真是给我带来了好大的惊喜!”
他有些感慨的说道。
虽然他还没有见过守备营战斗的场面,但仅凭眼前这股杀气和气势,就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将军说笑了!”杨正山淡淡的笑道。
王彬这才将目光移到他的身上,“哈哈哈,这次我们可以并肩作战了!”
他伸手在杨正山肩膀上锤了一拳,却没有撼动杨正山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