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也很简单,因为只要策反一个将领就相当于策反了一支军队,可能是数百人,数千人,甚至上万人。
与之相比,想要直接策反数百人或数千人要难得多,总不能一个个士卒去收买,去劝说吧。
杨正山也想拉拢或策反计非语麾下的将军,但是他们派人潜入城内,自然也就无法拉拢或策反。
因此杨正山就想了这麽一招。
策反不了将领或武官,我就策反每一个士卒。
城内的将士们看到这样一段话会如何?
惊慌丶恐惧丶后悔,亦或者忐忑不安?
总之不会毫无波动。
毕竟朝廷大义在杨正山这一边,而杨正山又有赫赫凶名!
就杨正山的凶名也是挺唬人的。
城内的将士都是计非语的死忠吗?
这自然不可能!
或许其中不乏计非语的死忠,但绝大多数将士其实都是被裹挟的。
中低层的将士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只能随波逐流,只能按照上官的命令行事。
之前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现在杨正山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等攻城时,他们可以选择投降。
虽然现在还无法确定这一招的效果,不过杨正山也没有将所有的希望放在这上面。
他觉得这样做最少能打击一下敌人的士气,哪怕让十分之一的将士产生恐慌的心理,也是值得实施的。
计非语只是看了一眼纸张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杨正山的计策。
他想让人烧毁这些纸张,可是来得及吗?
「来不及了!」庆王面色煞白的望着漫天飘扬的纸张。
这麽多纸张,想要全部收集起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已经有不少纸张已经落入将士们的手中了。
本来还在躲避弩箭射击的将士们看到纸张上的内容,脸色都变得古怪起来。
镇标营的大部分将士都是认字的,虽然他们的学识很差劲,但是看懂纸上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
嗯,镇标营的将士都认字还是因为杨正山编写的《练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