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年收二百两,那就是一百万两?
“这个……也不是不行。”
陈子履抬起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心里暗想:“我只是拿这个来举例,陛下怎么就盯上了?这个骂名我可不想背。”
嘴里却说,收这个税恐怕引起清流哗然,还得从长计议。
看到对方有些失望,连忙说了一些替补的点子。
比方说国子监,除了为落第举人准备的举监之外,还有贡监、荫监和例监。
前面三样占得最多,却是不交钱的,每年耗费不少钱粮。
可以大幅增加例监的份例,增加入监的捐纳,以此增加朝廷的收入。
比方说每年收五百个例监,每个例监收五百两捐纳,那就是每年二十五万两。
朝廷择优选官,肯定有大把富豪愿意把次子、庶子送来。
又比如说诰命夫人,上次莱州围城,好多豪商出钱出得心痛。
后来以诰命补偿,怨言就少多了。
朝廷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换个好听的名目,把诰命卖出去。
这种诰命哪怕只给名誉,不给胭脂钱,也会很受欢迎。
类似的法子还有很多,只要朝廷愿意给一些补偿,富人是愿意掏钱的。
不多说,每年一百万两总能筹得到。加把劲,豁出脸去,二百万两也不是不行。
朱由检问道:“每年五百个监生,朕哪来这么多官职分派。”
“陛下明鉴。朝廷是择优选官,不是入监就给官。况且天下间典史、课税局大使、河泊所大使等等杂官,空缺甚多。”
陈子履说起这样做,好处是非常多的。
反正这些例监学生,多半要做底层杂官,国子监可以改一改教案。
少讲四书五经,多讲实务。
朝廷有新政要推行,也可以先在例监里灌输,让他们带着新政去做官。
能出得起五百两入监,家世总不会太差,捞钱多少要点脸。
朝廷还可以做出承诺,例监出身的杂官身份高一等,可以参加吏部考评。
择优晋升县主簿、州判等佐贰官,甚至知县等正印官。
有了这层出路,例监会更受欢迎,监生当上杂官后也更加卖力。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名堂也可以取个好听的。
总而言之,谨记专收富人钱,而且回赠相应的好处,推行的阻碍就少了。
朱由检听得连连点头,直呼爱卿高见。
可以让司礼监出些条陈,看看有哪些可以直接施行,哪些可以换个名目施行。
钱要收,脸面也要顾及,不能让科道言官指着鼻子骂。
陈子履说得口干舌燥,不禁连吞口水。不过为了自己的方略,还得继续坚持。
“陛下明鉴,这些法子见效快,却只治标,不治本。想要标本兼治,还得未雨绸缪。”
朱由检正听得入巷,对标本兼治的法子当然“愿闻其祥”。
看出陈子履口渴,抬手招呼曹化淳:“中午熬的银耳羹还有没有,端两碗来。”
“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