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勺子舀出部分胃内容物,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根据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结合食物种类和进食量,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餐后3-4小时左右。”
随后,张林开始检查死者的头部。
他用骨锯小心翼翼地打开颅骨,露出脑组织。
“注意看,这里有明显的凹陷性骨折。”
张林指着死者颅骨顶部的一处伤口,“骨折线呈放射状,说明是受到外力重击导致。”
他仔细分离脑组织,观察是否有出血或损伤,“硬脑膜下血肿,出血量约5o毫升,这很可能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检查四肢时,张林现死者双手有明显的抵抗伤。
“右手食指骨折,虎口处有撕裂伤,左手手腕有淤青,这些都是典型的抵抗伤,说明死者生前曾与凶手进行过激烈搏斗。”
他用放大镜观察伤口边缘,“伤口边缘不整齐,伴有皮下组织出血,符合钝器打击特征。”
解剖工作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张林仔细检查了死者的每一个器官和组织。
“目前来看,死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头部遭受钝器重击,导致颅骨骨折和硬脑膜下血肿,进而引颅内压升高,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张林摘下手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死亡时间初步确定在昨晚9点到1o点之间,也就是餐后3-4小时。”
“张法医,有没有其他现?比如凶手留下的痕迹或者特殊线索?”
小陈问道。
张林摇了摇头:“从目前的解剖情况来看,没有现凶手的皮肤组织、毛等生物证据,也没有特殊的凶器残留物质。
死者体表的伤口虽然多,但都是常见的钝器伤,没有明显的特征可以直接指向凶器类型。”
他看着解剖台上的尸体,眉头紧锁,“不过,我们还是要对提取的组织样本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测,包括毒物分析、dna检测等,也许能从微观层面找到一些线索。”
接下来,张林和小陈将死者的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分别封装,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把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重点排查是否有毒物成分。”
张林叮嘱道,“尿液样本也要进行毒品检测,排除死者因吸毒引冲突的可能性。
组织样本进行dna提取,与现场采集的生物证据进行比对。”
解剖工作结束后,张林站在洗手池前,反复冲洗着双手。
尸体解剖的报告要到明天上午才能出来。
第二天一早,晨光透过刑侦支队会议室的百叶窗,在长桌投下斑驳光影。
李明转动着手中的红笔,目光扫过参会人员布满血丝的双眼——从案到现在,所有人已连续奋战近二十小时。
投影仪亮起,李保存遇害现场的照片铺满幕布,凝固的血迹在冷光下泛着暗红。
“先从现场勘查开始。”
李明敲了敲白板,“小杨、小孙,说详细点。”
小杨将激光笔对准三维建模图,蓝色线条勾勒出凌乱的客厅:“我们在现场采集到37枚指纹、12组鞋印,分布在防盗门、沙、茶几等17个关键区域。”
他切换到指纹对比界面,数十枚指纹在屏幕上快闪过,“经过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