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克纤维样本,两相对比后摇头:“材质相近,但粗细不同,夹克是棉混纺,这根是纯涤纶,应该是普通垃圾袋上的,不算关键线索。”
他看着井底的淤泥,“再找找有没有其他东西,比如和主井一致的纤维,或者嫌疑人留下的工具痕迹。”
两人沿着街道排查,直到中午,共打开12口检查井,仅在其中两口井里现类似的涤纶纤维,再无其他收获。
“嫌疑人很可能只接触过主井,或者清理过其他痕迹。”
小杨擦了擦额头的汗,“接下来查沿街商铺的后巷,这些巷子连接下水道,说不定是嫌疑人搬运尸体的通道。”
街道两侧多是餐饮店和便利店,后巷狭窄,堆满了废弃纸箱和垃圾桶。
小孙在一家面馆的后巷里,现地面有几处浅浅的凹陷。
“像是车轮碾压的痕迹,”
他用标尺测量凹陷间距,“轮距约15米,推测是小型面包车,和报案人说的黑色面包车尺寸接近。”
小杨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凹陷处:“但痕迹太浅了,而且这巷子每天都有送货车进出,没法确定是不是嫌疑人的车留下的。”
他环顾四周,巷壁上有监控摄像头,“得让技术科调这附近的监控,看看昨晚有没有黑色面包车进出。
不过先别急,再找找有没有其他痕迹。”
在巷子尽头的垃圾桶旁,小孙现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瓶身上有模糊的指纹。
“这瓶子看起来刚扔没多久,瓶身还没完全变脏。”
他小心地将瓶子装进证物袋,“说不定是嫌疑人停留时喝的,能提取到指纹。”
小杨却皱起眉:“这巷子每天有店员扔垃圾,瓶子也可能是店员或食客留下的。
先提取指纹,回去比对数据库,但别抱太大希望——要是嫌疑人戴了手套,就算是他扔的也没用。”
两人继续往后巷深处走,在一家便利店的后巷墙角,小杨现了一处新鲜的擦痕。
“擦痕长约2o厘米,宽度3厘米,像是硬物摩擦形成的。”
他用手电筒照亮擦痕,“边缘有金属光泽,可能是搬运尸体时,工具或尸体撞到墙留下的。”
但仔细检查后,擦痕处未现任何纤维或血迹,无法与主井尸体关联。
“还是没用,这种擦痕在搬运货物时也很常见。”
小杨叹了口气,将擦痕拍照记录。
下午2点,两人转战街道两侧的绿化带。
绿化带宽约2米,种着灌木和乔木,枝叶茂密,很容易隐藏痕迹。
小孙拨开灌木丛,在靠近主井的绿化带里,现了一小块黑色布料碎片。
“这布料和尸体的夹克颜色一样!”
他兴奋地喊道,将碎片递给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