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提取更多证据,锁定凶手。
各小组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一旦有线索立即汇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抓获凶手,给张殿权的家人一个交代。”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投下细长的光斑,小周将刘某和“黑色外套男子”
的模拟画像贴在白板上,画像里的两人神情模糊,却代表着案件侦破的关键目标。
“我们一定会尽快找到线索,还张殿权一个公道。”
小周的声音坚定,在场的所有人都点头响应。
散会时,李明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清楚,案件的侦破已到了关键阶段,只要围绕“凶手dna”
“黑色面包车”
“刘某行踪”
这三条线索追查,终将揭开张殿权遇害的真相,让隐藏在暗处的凶手受到法律的严惩。
刑侦支队的走廊里,脚步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带着明确的目标,朝着真相的方向迈进——这场生在下水道的悲剧,即将迎来曝光的时刻。
刑侦支队的信息研判室里,小王盯着电脑屏幕上“刘某”
的模糊信息,眉头紧锁。
按照案情分析会的部署,他需要联合小周团队,深挖张殿权口中“帮忙催债的工友刘某”
的真实身份——此前排查的“刘某”
要么身份不符,要么无关联,这个关键人物的身份成了突破案件的瓶颈。
“小周,张殿权的工友名单里,有没有户籍地在解放西路附近,且近期失联的刘姓人员?”
小王拨通小周的电话,手指在键盘上快滑动,调出张殿权的工作档案。
小周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我们排查了他近五年的工友,刘姓人员有12个,其中3个户籍地在解放西路周边,但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且未失联。
会不会‘刘某’不是他的工友,而是其他关系?比如邻居、朋友?”
这句话点醒了小王。
他立刻调整方向,调取张殿权居住小区的户籍档案,筛选刘姓住户。
“找到了!”
屏幕上跳出一个名字——刘百军,男,35岁,户籍地与张殿权同属解放西路“和平社区”
,且住在张殿权家楼下,职业标注为“挖掘机司机”
。
更关键的是,刘百军的租房记录显示,他于8月22日(张殿权遇害当天)退租,目前处于失联状态,这一点与小周之前掌握的“刘某失联”
信息完全吻合。
会议开到这,已经有了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