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的玩法,而本土玩家正是靠这种近乎疯狂的补贴策略杀出重围。
与成立当年就盈利的雅虎相比,淘宝用了6年才实现盈利,京东更是熬了12年之久。
“如果现在提出全资收购易趣,你觉得他们会同意吗?”
陈天突然问道,脑海浮现前世易趣创始人邵亦波在2003年将公司卖给eBay的往事。
小马哥端起茶杯沉吟片刻:“恐怕不太容易,最近IDG、嘉丰等资本都对易趣虎视眈眈。”
“我们有海量用户,参与战略投资应该问题不大,但想要全资收购...”他摇了摇头:“那些美国风投手里的股份,没上亿华夏币恐怕拿不下来。”
既然全资收购代价过高,他果断放弃了入股易趣的念头。
这一世的电商版图,他不打算再与外资风投们分食。
“成立不到半年的易趣,远未达到前世规模,花上亿收购确实不值当。”陈天心中盘算着:“况且现在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当初入股百度,是搜索引擎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而眼下这个几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电商平台...
“我们自己做。”陈天斩钉截铁地说。
“打造一个类似易趣的C2C平台,但交易模式改为直接购买,取消拍卖环节。”
小马哥闻言,罕见地皱起眉头。
以往陈天的产品构想总是独树一帜,他没有参照物所以不好发表意见。
但这次不同,明摆着是跟风易趣的模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看到什么产品有用户,马上就去跟风吧。
互联网行业要的是创意。
此时的小马哥很有节气,完全忘了他当初创业“借鉴”ICQ的事情。
他斟酌着开口:“陈总,现在整个电商市场规模太小,就连领头羊易趣也不过十万用户,跟我们的CC根本没法比...”
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在他看来,这块蛋糕实在小得可怜,根本不值得入局。
陈天没有立即反驳小马哥的观点。
确实,在这个电脑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电商市场的规模此时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他眼前浮现的,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网购的盛况。
到那时,但凡有点流量的平台都会争相涌入这个赛道。
作为重生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电商盛宴的规模。
“市场和用户是需要培育的。”陈天语气平和地解释。
小马哥却难得地坚持己见:“那我们完全可以等市场成熟后再进场。”
“现在应该集中资源扩展CC产品线,届时凭借我们的用户基础强势切入,岂不比现在慢慢培育市场更高效?”
陈天暗自苦笑,没想到小马哥这么不看好电子商务赛道。
他很想告诉小马哥,流量并非万能钥匙。
前世的企鹅就是最好的例证,即便坐拥海量用户,在电商领域依然折戟沉沙。
此刻,在杭州某个不起眼的公寓里,另一个姓马企业家正在B2B(企业与企业)领域开疆拓土。
若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