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保证金即可获得官方认证标识和流量扶持。
这一政策让部分资质不足、试图蹭“京东自营店”热度的投机分子无奈放弃,他们原本以为淘宝和其他电商平台一样可以随意开‘旗舰店’,没想到审核如此严格。
而对于真正有实力的大品牌来说,虽无法开设“自营店”有些遗憾,但“旗舰店”的认证仍然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品牌背书。
让他们能够与普通个人商家区分开来,给消费者更强的信任感。
此时,刘强冬也正在跟陈天讨论企业店铺入驻相关事宜:“陈总,企业入驻咱们需要收费吗?”
“企业也和个人卖家政策一样,都采取免费模式,这是我们淘宝网的根基,不会改变。”陈天回答得干脆利落,显然对这个核心策略早已深思熟虑。
“可是...”
刘强冬有些冒汗,他当然明白免费策略对吸引用户的重要性,但平台持续亏损更让他坐立不安。
表面上看淘宝网最近风风火火,但成立至今,陈天个人注资的1900万加上他投入的100万已所剩无已,而平台至今仍未见到一分钱盈利。
这里还涉及一个关键问题:淘宝是独立运营的公司,与橙天集团并无隶属关系。
两家公司的大股东虽然都是陈天,但直接从橙天调拨资金补给淘宝不仅会造成财务混乱,更会引发股东权益纠纷。
即便橙天集团另一位股东也就只有一个刚刚获得2%股份的马画藤,他可能不会提出异议,但规范经营才是企业长久之道。
如果当初就打算资金互通,淘宝完全可以直接设立为橙天集团下属子公司,何必大费周章独立运营?
何况这还牵扯到刘强冬的股权问题,若陈天持续注资,他要维持现有股份比例就必须同步追加投资。
但他哪来的钱,入股淘宝的那一百万还是盘出中关村店铺又四处找朋友拆借,最终靠着女朋友补了50万才凑齐的。
种种考量之下,淘宝网的盈利问题已经成为压在刘强冬心头最重的一块石头,他时刻都在思索着如何让淘宝实现盈利。
陈天像是看出了他心中的忧虑,慢悠悠开口:“开店可以免费,但平台的流量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合理变现嘛。”
这正是前世淘宝的制胜之道,以免费模式干掉所有竞争对手,再通过流量变现实现盈利。
千万别小看这笔收入,在成熟的电商体系里,直通车这样的推广费用,往往能占到优质皇冠店铺30%以上的营业额。
注意,这可是营业额而非利润。
一家皇冠店铺每年投入数百万推广费都是常态,这些资金最终都流入了平台的口袋。
在这个体系下,越是成功的店铺,在流量购买上的投入就越大,至于那些拒绝付费推广的店铺,很快就会被算法边缘化,最终要么妥协加入,要么黯然离场。
不可否认,淘宝模式在早中期确实造就了无数财富神话,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但随着商家内卷不断加大推广投入,这个系统也让不少怀揣致富梦的年轻人血本无归,甚至负债累累。
陈天收回思绪,向刘强冬简明扼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