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觉得余令不是好人。
年纪轻轻,学问一般,身居高位,头一次进宫就打了三十多位御史同僚以及其他官员。
这明显非君子所为。
君子是以辩上下定民志,而不是争勇斗狠。
他认为余令的官位都是走关系得来的。
等一路随行,在井陉道看到余令大杀四方,最后把人头拿出去卖钱。
那一刻他没说什么,只觉得道不同。
等到了长安……
望着那一个个的水塘,河道上的拦水坝,再到后面的剿匪,他发觉余令是真的在为百姓考虑。
他能看的出来余令这么做是带着私心的。
因为他总觉得余令在害怕什么,所以才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些。
可余令在害怕什么,到现在他还没猜出来。
在长安住了数月之后袁万里觉得自己里里外外都错了。
长安的年景不好是众所周知的,奏折里说的最多的就是干旱少雨,民不聊生,税收困难,百姓外逃。
可等自己到了长安,望着那一个又一个的水塘时……
袁万里突然觉得诉苦是人的本能。
可嘴里喊着自己过得有多苦,又懒得去动,那真是活该。
百姓不懂,当官的难道不明白?
袁万里亲眼所见在地里忙碌的余令被火辣的太阳晒脱了一层皮。
大明官员很多,个个都是聪明人。
可袁御史觉得这些人的脑子有很大问题。
熊廷弼发现了辽东问题,奏报也说了辽东问题。
结果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一个个嘴上说着忠君爱国,为国为民,细细地思考了一圈为国的好像没几个,全都是为了党派和利益。
国土都丢了,还说这些是小问题。
见识了这些后,再看余令,袁万里突然觉得余令就很顺眼。
开始以平常的心来看余令做的这些事情,去思考余令这么做的目的。
到头来袁万里发现自己竟然开始佩服余令了。
到如今袁万里还记得余令当初的那句话。
他说下水道也是道,天道也是道,能做好事才是正道,什么阉党,浙党,东林党……
当个人才是最好的道。
袁万里觉得很有道理。
袁万里也开始试着说着脏话,开始试着骂人。
骂着骂着袁万里突然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因为骂完了后,不愉快消失了一大半。
“什么人入关,站住!”
心急火燎的袁万里眼看自己到了还被人拦住。
望着城门那小兵吊儿郎当的样子,再想想余令对兵士的要求……
袁万里觉得这都是什么人啊!
“滚开,嘴巴闭上,再多说一句我抽死你,现在进城去,告诉你的上官,提刑按察使司御史袁万里求见!”
小兵望着袁万里那落魄样,望着指甲里的黑泥,不屑道:
“你说是你就是啊!”
袁万里闻言气的肝疼,翻身下马,掏出令牌直接盖在小兵脸上,怒吼道:
“我靠嫩姨,你这个鸹貔,现在,立刻,马上,去告诉你的上官,再多说一句废话,我斩了你”
令牌冰凉的触感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