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离的很近,数步的距离而已。
看似变了,一切根本却没变,大家更亲近了。
一个家族的开枝散叶光靠自己不行,必须要有一帮子知根知底的人在一起,无数个小家后面往前推。
小家帮助大家,大家反哺小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余家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等把这两家忙完了还有从一开始就跟着余令的老修,谢添,李大牛,孙长久,吴法友五人。
这些人从余令当小旗的时候开始跟着余令,余令自然也不会忘了他们。
他们也要安家,也要开始享受余家的反哺。
如此一来长安地图上就有七个小点点。
这七个小点点可以复制余令的做法,他们的身边也可以有小点点。
当这些小点点之间连成一条条密密麻麻的线后……
这张网才算彻底的铺开。
余令终于明白先辈为什么要“养望”了。
长安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情社会,用名换利很容易,而想用利换名就很难。
余令觉得这就是炒作,和流量为王的概念差不多。
本质还是为了名和利。
细细想起来,孔融的让梨,王祥的卧冰求鲤,李密的牛角挂书等,余令拍了拍自己的脑子……
觉得自己有辱先贤了。
余令觉得自己应该是累了,需要散散心,想到了立刻就做,余令骑着马直接冲到了长安城。
如今的长安城更热闹了。
外地来的商人站在城门口打量挂在上面的人肉干。
如今这些肉真的干了,不臭了,也成了长安的一道最吓人的景观。
进城的大小官员看到这个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脑子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自己昨日做了什么。
进城的外地商贾看到这个的时候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待看到石碑上镌刻的告示,他们又开心的笑了。
石碑上不光写清楚了原因,还明确的写了商税多少。
石碑上写的很明白,如果有衙役乱超过石碑上镌刻的标准……
可以直接告官。
不过,长安的税是真的高。
大明建国前对商人征收“官店钱”税率是十五税一,大明建国后放宽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宽到三十税一。
如今长安的商税二十取一。
如果真如传言的那般没有官吏压迫,吏治清明,不需要走各种关系,这些商税倒也可以接受。
如果这些都是谣传……
今后长安的生意就不用做了,税率高不说,还得给各种官员送礼,吃过一次亏,傻子都不会来第二次。
“客人哪里来?”
“汉中来卖茶籽的!”
“是油茶么?”
“是的!”
“等等,我看看啊,东西不错,知府衙门说了,茶籽属于生活资料,这个不收税,进城后大街边上自己找位置卖!”
一群人闻言齐声道:“不收税?”
“是的,不收税,如果卖的好记得还来长安,也不能光卖茶籽,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些花椒回去卖!”
“除了这些,金花茯茶,西凤酒,黄桂稠酒你们也都可以买一些带回去,客不离货,货不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