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夸赞拿钱就跑的汉子好样的。
如今来长安逃难的人多,他能找到谁是谁?
这群逃难来长安的人现在成了长安治安最大的压力,没有土地,没有收入。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些人也需要填饱肚子......
小偷小摸的案件层出不穷,抓到了一问,都是为了口吃的。
余令着急,现在也没法。
砖窑已经塞满了做工的人,做蜂窝煤的也不缺人,就连包出去种油茶的荒山也不缺做工的人。
最可恨的是衙门也没钱。
一想到冬日到来,余令就觉得头皮发麻。
其实余令想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组起一个大号商队。
王俊闻言后立刻否决了,他说这些人在长安没有家……
言外之意就是不敢用。
想想也是,他挑的人,哪怕是街头争勇斗狠的混子那都是知根知底的,都有街坊邻居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这些逃难来的不敢让人相信。
因此,长安的各种铺子招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半大小子找工作容易,很多人去当学徒。
那些汉子倒是最不好找的。
余令抬起头看向了南山,南山没看清,倒是看到了茹慈。
茹慈送来的茶水。
在今年老爹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让她下地,家里也就她一个闲人,其余人都在地里忙。
“如意,地里的活忙完了之后你就去矿山那边!”
“要练兵了么?”
“嗯,时间急,如今又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咱们先把人聚在一起来之后讲纪律,学口令,凉快了些再练!”
“哥,练兵要钱啊!”
余令笑了笑,低声道:“咱们这次是去辽东,这次夏收的税钱不用往京城运送,用于练兵之事!”
如意笑了,有了钱就好说。
“这一次我准备招三千人,你负责一千,王辅臣一千,赵不器负责八百,剩下的两百由我负责!”
如意懂了,这两百人一定是自己人。
“哥,朱大嘴昨日找我了,他告诉我说有什么事能不能把他们朱家子弟也算上,他也想跟着一起!”
不怎么说话的小肥抬起头,瓮声瓮气道:
“他们这群人算盘打的啪啪响,也就当初跟咱们去草原和京城的有点良心,剩下的都是白眼狼!”
赵不器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道:
“我赞同!”
这些人不喜欢朱家人是因为上次姜槐道来,秦王主动去拜见惹得他们几个不开心。
要知道,在长安对秦王府最好的就是余、茹两家。
为了朱县令的遗愿,余令在制定衙门的政策上也会多照顾他们一些。
可这些年来从没见那个什么秦王来家里一趟。
表达个感谢还让朱清霖这个孩子来带话感谢,这明显是瞧不起人。
瞧不起余令,也就等于看不上他们。
众人心里都有杆秤,都知道秦王先前是觉得令哥是军户,没什么功名,全靠去草原杀鞑子当的官。
知道他看不起。
再加上朱县令的遗愿,他们把这些当作了理所当然。
种种的原因加在一起,秦王府就活成了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