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吗其实有道理。
但童贯想的是什么也会想败,辽国之战,毕竟不能拿贼寇之战来比,他留的是什么后路
是败了之后还有机会的后路,是哪怕败了,权柄不失,富贵还有,也还有再次聚兵再战的机会。
所以,童贯语重心长:“子卿,你年轻,只管猛衝猛打,你也向来如此,但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万事,都要有一个万全之策!也好比那蔡京,起復几番,每每都能给自已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你若真是如此一意孤行,若败了,来日,你就不会再有这般机会了。这才是官场沉浮之道—”
两人所言,各有道理,却也是看法不可调和。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换句话说,童贯也好,蔡京也罢,还有王,乃至天子。
他们都是下意识里能接受一次失败的人,失败多了,见过的失败多了,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失败之事“
这大宋,就是失败得多了,从驴车战神,到好水川也就好像一个人,失败的经验太多,他其实没那么自信,更也没那么锐意进取,这就是大宋朝从上至下的人心。
苏武此时此刻才明白,原来童贯在想败了之后的事,在想败了该怎么收场就好似童贯昔日,在西北监军,败也是常有之事,每一次他都得想著该怎么收场“
而他苏武,一心只想著怎么打胜!
苏武能说什么拍著胸脯说一定不会败这个胸脯可以拍,但拍起来意义却也不大。
因为这是大宋朝到得如今,打自骨子里的那种对於军事的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在歷史上,会贯穿两宋三百余年。
这个王朝,从立国之初,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来这种对外的军事上的自信。
这个王朝,基因有问题!
苏武此时此刻,才看到这一点,才明白过来。
苏武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童贯,童贯不是不知道胜利的好处,而是一定要先去谋划失败的退路。
童贯一定需要朝堂之上某种程度的“一团和气”,没有这种和气,失败的退路也就没了。
苏武此时,心中其实很难受,第一次有一种无力之感,是他感觉到自己一个人,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一种无力之感。
但他,还是要干,因为他自己,不能败,他个人,没有退路。
许童贯眼中,什么武將军刘將军,不过都是枢密院下一个军將而已。
將士难免阵前亡,童贯也看得太多將士死亡。
但苏武不一样,武將军也好,鲁將军也罢,乃至东平府一兵一卒,那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带著他们上阵去,不是去失败的,不是去被辽人铁骑追在屁股后面屠杀的哪怕苏武知道,他个人有退路,哪怕兵败了,童贯也当保他一保。
但他个人內心里,是没有退路的苏武看著童贯,微微低头,慢慢来说:“枢相,我与魔下军汉,已是一体,此番若败,我自死在战阵之上,定然不一人苟且偷生。所以,我不思虑失败之事—”
“没人愿意失败,便是兵法也云,战事,先思虑败,再思虑胜,你我,要先立於不败之地,如此才能长久!”童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