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河西走廊地区。
决定剪除匈奴右臂,切断其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并为最终的漠北大决战和丝绸之路开拓扫清后路。
如此重任,当然就落在了之前于漠南大战崭露头角的霍去病身上。
元狩二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河西匈奴,史称第一次河西之战。
所谓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该地区原来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冒顿单于打败大月氏,迫其西徙,于是这里为匈奴占有。
匈奴单于命浑邪王统治酒泉及周围地区,休屠王统治武威及周围地区,控制西域各国,并南与羌人联合,从西面威胁西汉王朝。
霍去病领命率军,从陇西郡出发,越乌戾山,渡黄河,伐遫濮部,速斩遫濮王,涉狐奴水,六天转战千余里,踏破匈奴五王国,有如摧枯拉朽般将河西诸小王纷纷击溃。
接着他又轻装上阵,用以战养战,就食于当地的方式,高速推进,长途奔袭越过焉支山,在皋兰山与匈奴主力展开决战。
彪悍的汉军骑兵在深入敌境且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匈奴短兵相接,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浑邪王仓皇败走。
至此,汉家士卒依仗自身的勇武在河西地界成功立足,并在第二次夏季的河西之战中彻底占据河西地区,歼敌4万余人。
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长城》电影的前十五分钟,几乎都是在介绍这一段历史背景。
不过因为压缩了叙事节奏,又以霍去病这个少年将军为主视角,再加上有着数场宏大且震撼的古代骑兵战争场面,故而即便是历史背景介绍,也让现场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
而当背景介绍完之后,西汉政府彻底在河西地区立足,先后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从内地迁移大量人口到此戍边、生产。
于此同时,汉朝政府也开始为后续让霍去病因“封狼居胥”而成为华夏武将历史传奇的漠北之战做着准备。
时间来到了元狩三年(前120年)春,为防范匈奴复返报复,汉家政府开始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大名鼎鼎的玉门关也随之设立。
也因为这玉门关的设立和沿途的驿站,有了汉军的保护,从西域而来前往汉朝内陆的商队也是日益增多,让这河西边关同样成为了一处繁荣的贸易枢纽。
霍去病此时就带兵驻守在玉门关,近日里的一个消息让他心情颇为烦闷。
据传言,有城外的牧民在距离玉门关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种怪异的黑蛇,自家放牧的羊被咬死了好几只,连凶猛的猎犬都对那些黑蛇畏之如虎。
此外最近几个月,从西域前来的胡商队伍相比于以往少了许多,商队中都有传言,说是在西域有妖魔出现,丝绸之路沿途危险了数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