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是啊,想了以后呢
章北海从梦中醒来,外面的天色已亮,又是火星上新的一天。
不仅要想,还要行动!
章北海看著写在黑板上,曾经的队长张宏毅给他下达的最后一个任务。
【尽一切可能活下去!】
是啊,如今他的情况再困难再危险,有当初张宏毅队长所面临的情况危险吗
当初他们三个都能活著回到天宫空间站,这次自己也一定可以!
章北海重新振作起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態和地球上的中国航天指挥中心建立起了联繫。
主动参与到对自己的救援任务中,並且还提供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积累的经验和感受。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他真回不去了,这些在火星上种土豆的信息资料,也绝对能为华夏后续在火星上的基地建设提供有用的帮助。
也正是在这种群策群力下,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很快就想到了一个新的且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方案:
那就是利用“天问六號”在返回地球时进行引力弹弓加速,调转航向重返火星实施救援,而非等待缓慢的补给任务。
如此便不需要重新向火星发射重型运载火箭,只需要“天问六號”和“天宫三號”空间站的补给飞船对接,补充一部分生活物资以及燃料,就可以再次出发了。
这样的计划,足以將救援时间缩短至数月。
当然,这计划也同样有著风险,並且还不小。
首先是“天问六號”和“天宫三號”补给飞船的对接,考虑到要藉助地球引力作为弹弓,“天问六號”不能减速,得藉助著引力惯性把自己甩回火星去。
这就需要两艘飞船在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对接。
另外飞船即便抵达了火星轨道之上,也没有新的飞船可以降落火星了,这就需要章北海自己想办法升空,並且进入“天问六號”。
他们需要精確计算飞船经过火星时候的轨道位置,机会只有一次,风险还是极高。
好在无论是地球上的华夏航天指挥中心,还是“天问六號”上的太空人团队,亦或者是火星上的章北海,都充分发挥了民主的优点,在意见上保持了一致。
“天问六號”返航火星,去接他们的队长。
与此同时,章北海也在火星上重新忙碌了起来。
在地球和“天问六號”的双重指导下,章北海展开了最后的生死衝刺。
他改装了火星登陆车,拆除不必要的部件减重,加装太阳能板和放射性热源(鈽-238)抵御火星的严寒,並將所有的储备食物和水搬上了车。
章北海已经是孤注一掷了,他放弃了还算安稳的祝融前哨基地,驾驶改装后的火星车,穿越火星的峡谷与撞击坑,歷经沙尘暴和设备故障,终於抵达“天问七號”任务预想部署的升空器所在地。
而为了让升空器达到与“天问六號”会合的轨道高度,章北海拆除了升空器的舱门、座椅、控制台等所有非必要部件,甚至用塑料布替代顶盖,將其减重为一个简陋但轻盈的“金属桶”。
而这时,“天问六號”完成引力弹弓机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