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的《哪吒2》里,导演饺子塑造了一个反派——无量仙翁。
说是叫无量仙翁,但实际上看造型和他手底下的鹿童、鹤童,就是南极仙翁的丐版,只不过为了避讳而换了个名字。
而这位无量仙翁,在被塑造的时候,就是以一个单纯为了解决剧情逻辑问题,为了反派而塑造的反派。
关键是他还独立於阐教之外!
这其实也应该是饺子为了解决阐教定位问题而特意设计的。
事实上电影中也有体现,即十二金仙聚会时,面对龙族的威胁,其他一些金仙说不能师出无名去剿灭龙族。
后来大决战时太乙真人也对无量仙翁说他的做法违背教义,让他去找师尊认错。
以及仙翁自己的表演,这些无疑都证明了他们阐教內部是有道义存在,是有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是非观的。
所以这就是很老套的“错的不是组织,而是组织里的某些人”,以及“政策是好的,但被执行坏了”。
阐教的恶,就这样被堆在了无量仙翁的头上。
甚至於导演还给无量仙翁做了找补,说他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也是为了整个阐教著想,是阐教的年轻子弟不爭气不努力,为了应对接下来与截教的竞爭,不得不如此。
这样后期就算要洗白无量仙翁,似乎只要把哪吒他娘救活,也就说得过去了。
即便说不过去,还有最后的手段,学《西游记》一样,把那无量仙翁说成是假的,真的无量仙翁实际上是在修炼闭关,外面的这个只是仙翁的手杖成精,变化而成的。
可即便找再多的理由找补,简单直白的大反派无量仙翁,依旧是直接削减了电影的故事性和深度。
而更为糟糕的是,它导致整个《哪吒2》的內核和《哪吒1》形成了隱形的剧烈衝突。
要知道原版的《哪吒2》里,无量仙翁支使海妖屠杀陈塘关,炼化龙族,太乙真人会说他做错了,违背了阐教教义。
什么教义
阐教內部认为妖魔都是恶的,所以要收入阐教进行教化,申公豹、鹿童、鹤童都是例子。
但是太乙真人从来没直接说过“妖魔是恶的”这一成见是错的,甚至不敢让仙翁知道哪吒是魔童。
可第一部里哪吒要反抗的,明明应该是这种成见啊。
但到了第二部,无量仙尊却並不是靠传播成见、利用心理控制去压迫其他种族,而是靠直接靠武力打杀去压迫其他种族。
所以说,仙翁代表的不是这种“妖魔是恶的”成见,而是代表另外一种俗套的反派恶势力。
故而哪吒反抗仙翁,实际上在阐教教义中也是合理的,並且所有明是非的人和仙都会认为,仙翁確实做错了。
这就使得哪吒从反抗阐教教义中不合理的部分——成见,变成了反抗某些世俗意义上的恶人。
喊出的口號也就从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变成了第二部的“仙,不一定是好的;妖,不一定是坏的;魔,可以是正义的。”
这本质上,是故事的內核变了,《哪吒2》的编剧塑造了一个世俗意义的反派,很省力,而且容易造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