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道;
“託了老太太福气,今个兰哥儿也休沐,刚回来就撵著他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哎呀,你看看你,多日不回,刚回来你就这样折腾,在府上多休息,瞧我这个老婆子作甚,快,一併坐下。”
贾母哪里还顾忌这些礼数,让著李紈坐下,待二人落座以后,鸳鸯就给大奶奶和兰哥儿奉了茶。
二太太有许多话想问,但瞧著李紈的样子,面目一直不曾看过来,心中微微气恼,手里的佛珠,转的飞快,只有邢夫人面带古怪,这李家丫头,自从去了东府,一直不曾露面,今日和兰哥儿一同前来,定然是有事,不知是想要些什么,
“来的正好,后厨那边,柳嫂子燉了莲子羹,入了一点人参,给李丫头和兰哥儿盛上一碗。”
隨即,伺候的丫鬟,就把莲子羹端来,做的事极为有眼色,贾母老怀欣慰,
“你看看,还是老大家的会做事,对了,兰哥儿,你在国子监任职怎么样”
贾兰闻言,起身微微一拜;
“回老祖宗的话,孙儿在国子监一切安好,学政大人亲自在西舍教读,昨夜里,学政大人还私下寻了孙儿说话,席间还特意问起宝二叔何时回府。”
贾母闻言,抬眉看向贾兰,
“你说的那位,可是郭学政,问宝玉何时回府做什么,可是宝玉在国子监功课做的不好。”
一旁的李紈一听,忙推了推贾兰的胳膊,轻声道;
“其他的不提,说捐官的事。”
贾兰点点头,又道;
“回老祖宗话,郭大人说,宝二叔天资聪颖,只是在国子监就读,耗时耗力,倒不如寻个捷逕入仕途,將来也好为贾府助力。”
“捷径”
二太太皱眉“咦”了一声,问道;
“荣国府子弟,哪里用的著走捷径,只是功名难得,若是入了官场,需要科举入仕。”
贾兰连忙点头,回道;
“太太有所不知,郭大人说,如今朝廷虽有科举取仕,可科举之路漫长,竞爭激烈,朝堂內,依旧有不少官员空缺,宝二叔若是想早日入仕,不如先捐个官,再凭府上还有宫里的人脉,谋个六部閒散实缺,这样一来,既能早日为朝廷效力,也能为荣国府爭光。”
听到“捐官”二字,屋里人精神一震,就连多话的王熙凤,也不免扭头看了过来,若是捐了官,科举一途就没了,也不知是贾兰自己的意愿,还是大嫂子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个路子。
可二太太脸色阴沉,刚寻见宝玉读书有起色,现在要捐官,那之前的努力可就白废了,贾母眯著眼,瞧见贾兰身子未动,这意思,是郭文的,还是李家丫头的意思,
“捐官,虽说也是一个后路,若是捐的官小了,没地方去,若是大了,引人注意,更有一点,朝廷的官,只看科班出身啊。”
这也是躲不过去的,若是没有座师同乡或者同窗之人,日后在官场,举步维艰。
眼看著屋里气氛不对,李紈忙著插话,笑道;
“老太太说的对,官面上的事,兰哥不懂,回来的时候,还跟我说,那位郭大人说机会难得,以宝玉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