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腿各自调整著角度和高度。周宇的眼晴像扫描仪一样,捕捉著每一个微小的细节。
“停!傅教授来了。”工程师提醒道。
傅明,这位以机器人製造闻名业界的资深教授,步履匆匆地走进实验室,脸上带著一丝歉意。
“不好意思,学校那边有个紧急情况,怎么样了情况很糟吗”
“机器人完全离线,所有控制指令都无效,我们怀疑是结构卡死,但数据上又完全对不上。”
傅明看向屏幕,画面定格在机器人最后的诡异姿態上。
他皱起了眉头,这是他设计的装配序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每一个步骤的逻辑。
“这不应该啊,”傅明自言自语道,“我设计的装配序列是经过了上万次模擬的,所有的受力分析、姿態调整,都考虑了月球的低重力环境和月壤的颗粒特性,除非—除非有什么我没有考虑到的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周宇重复道,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你说,会不会是,月尘”
傅明一愣,隨即摇头。“月尘的影响已经考虑在內了。我们设计的关节有防尘罩,而且机器人腿部也安装了静电除尘装置。它在进入工作区前,就已经完成了全身除尘。”
“那好,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数据。”周宇调出机器人的iu数据流,以及关节电机反馈的扭矩数据。
“傅教授,你看,这是最后几秒的数据。所有的关节扭矩在瞬间飆升到极限值,然后全部归零,热成像显示,电机完全没有过载发热。这说明实际的机械阻力並没有让电机真正出力。”
“这怎么可能扭矩数据难道是假的”傅明难以置信。
“不,数据是真的,它可能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扭矩。”周宇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开始画图。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扭矩不是由机械阻力直接產生的,而是由某种错误的控制算法反馈呢”
周宇在白板上画出“夸父”机器人的关节结构图,每一个关节都有三个自由度,由三个独立的电机驱动。
“傅教授,你在设计这个装配序列时,是不是为了提高效率,使用了多轴並行运动控制”
“没错。”傅明点头。“单轴运动太慢了,而且容易引起姿態偏移。我设计了多轴联动,让每个关节的三个电机同时协同工作,以確保平稳和精准。”
“问题就在这里。”周宇用笔重重地圈出关节內部的一个压电陶瓷传感器。“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姿態控制,你在这个关节中集成了压电陶瓷应变传感器,它可以在微小形变时產生电压,从而反馈给控制系统,用於姿態解算和力矩校正,对吗”
“对啊,这是行业標准,也是为了確保精准度。”傅明疑惑不解。
“这当然是標准,但它在月球环境下,可能被一个我们忽略的因素影响了。”周宇將目光投向视频中的那个颤动的卡扣。“你还记得这个细节吗它在卡扣接触时颤抖了一下。这个动作,可能在月球上,引发了我们预料之外的连锁反应。”
“什么连锁反应”傅明的眼神中充满探究。
“你设计的装配序列,是让卡扣在对接时,通过微小的高频震动来消除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