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赖将士用命,昨日复挫敌锋于城下,然敌寇增兵不止,攻势愈烈,我部伤亡日增,弹药渐竭,孤城悬危,恐难久持。”
“城内数十万无辜百姓大多已安全撤离,我部决意履行军人天职,誓与金陵共存亡,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以为百姓争取最后生机!”
“然,金陵乃我国之首都,岂容倭寇轻易践踏?
我部将士虽抱必死之心,亦翘首以盼王师解围!”
“职陈阳,泣血叩首,代表金陵六万浴血将士,恳请委员长暨最高统帅部,勿弃我等!勿弃金陵!速发援兵!速定决策!”
“职部弹尽援绝之时,唯有杀身成仁,以报国家!金陵在,我在;金陵亡,我亡!伏惟钧鉴。”
教导总队总队长兼金陵守军总指挥,陈阳。叩。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电文很长,陈阳说得极其缓慢,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血泪。
通讯兵含着热泪,手指颤抖却坚定地将电文发送了出去。
这封明码电报,如同一声惊雷,在寂静的夜空中跨越千山万水,传向了全国各个能接收到信号的电台。
翌日,武汉、重庆、长沙、成都、昆明…全国各大城市。
报童挥舞着号外,声嘶力竭地呐喊:
“号外!号外!金陵守军总司令陈阳通电全国!唐生志、桂永清临阵脱逃!”
“号外!六万将士死守孤城,泣血求援!”
“金陵危在旦夕!委员长速发救兵!”
报纸上全文刊载了陈阳的电文!
那字里行间的悲壮、绝望、不屈与忠诚,像一把尖刀,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的华夏人的心。
学生们首先沸腾了!他们举着标语,冲出校园,走上街头!
“支援金陵!惩办逃将!”
“委员长发兵!誓死不做亡国奴!”
“全国同胞团结起来!救救金陵!”
工人、市民、商人、文化界人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