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随着父子进来,百无聊赖的李本总算有了精神,连忙行礼道: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太子千岁。」
「免礼。」朱厚熜走至御案前落座,轻轻道,「赐座。」
边上的小太监忙去搬来锦墩,先给太子殿下,再给李本,接着,知趣地退了出去。
李本谢坐,作聆听姿态。
朱厚熜沉吟道:「自科举制度建立至今,千馀年来,数学从不在科考之列,因此,虽不是冷门之学说,可想要普及,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皇上圣明。」李本趁着皇帝说话间隙,奉承了句。
「普及数学,势在必行,可这不是一道单纯的旨意,就能完美推行。」朱厚熜平静道,「且不说学生,学塾授课的先生也不一定全都懂数学,如此情况,李卿可有高见?」
「皇上所虑极是,这的确是个问题。」李本称是,却没下文。
朱厚熜见老家伙不上套,只好说道:「朕倒是有个法子。」
「请皇上示下。」
「朕以为可在翰林院丶国子监做文章,李卿以为然否?」
李本缓缓点头,恭声道:「皇上圣明,此策甚妙,臣以为大为可行。」
一边,朱载坖露出恍然之色,问道:「父皇,您的意思是,让国子监和翰林院的人先学习数学,之后再下地方去教书?」
朱厚熜没说话,瞧了李本一眼。
李本接言道:「殿下英明,这许多数学书册,就是臣联合翰林院丶国子监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期间,这许多人相互交流丶学习,如此才真正吃透这自先秦至大明数学理论,并对其做了分门别类……让翰林院丶国子监的人做推广普及,最为合适。」
朱载坖微微点头,嘴角缓缓牵起一抹笑意。
终于分析对了一次。
却听李本继续道:「翰林院丶国子监,是朝廷储才之地,自不能长此以往地下地方做教书先生,且不说这些才子心生不满情绪,也影响朝廷取才,如此,只为解一时之急,皇上此举意在利用翰林院丶国子监的影响力,引起我大明子民对数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