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无奈,大明公司的老板心都黑。
大半时辰后,下朝时间来临,朱祁镇朝礼部尚书胡濙问道:「大明的藩属国今年怎麽没来朝贡啊?」
胡濙有些纳闷儿,拱手道:「皇上,藩属国去年已经来朝贡了啊?」
「去年来了,今年就不能来了吗?」朱祁镇不喜。
胡濙莫名其妙,同时也有些委屈,「皇上,永乐朝规定,藩属国朝贡三年一次,不可太过频繁。」
朱祁镇脸色一僵,隐隐想起来确实有这麽个规定,自觉丢了脸面,却又不好否定太爷爷的政策,只好悻悻挽尊:「这是谁提的建议?」
胡濙认真想了想,回道:「是昔年永青侯提的,本来藩属国是要每年来朝贡的,但永青侯却上奏太宗皇帝,说藩属国此举是在薅大明羊毛,于是就改成了三年一朝贡。」
「永青侯?」
朱祁镇自然知道有这麽号人,毕竟昔年李青那麽有名,他如何不知?
李青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如山。
你们说永青侯,关我李青什麽事?
朱祁镇突然对传说中的永青侯来了兴趣儿,问:「诸位爱卿,谁知道永青侯的近况?」
群臣面面相觑,最后于谦站了出来,「回皇上,永青侯宣德二年就致仕还乡了,宣德七年他离开了金陵,从此了无音讯。」
杨溥出班道:「永青侯道士出身,最后应该是回归到了最初,至于现在……他比臣的年纪还大上许多,怕是已经故去了。」
尽管昔年阵营不同,但他心里对李青还是很推崇的。
看不惯李青的很多,但昧着良心说他坏话的人却很少,尤其是李青下野后。
对于没有政治分歧的人,文官大多还是比较大度的,何况,李青的功绩赫赫,他们想无脑黑也做不到。
只能刻意的淡化他。
「那真是太遗憾了。」朱祁镇简单表示了一下,对大明功臣离去的遗憾,而后道,「胡爱卿拟道让各藩属国来朝贡的诏书送来。」
这种下放到藩属国的诏书必须要考究,朱祁镇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还不太够,便让胡濙来拟草。
新????书吧→
其实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