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公开大考核,大清查。」
「这能行吗?」朱厚照心惊,道:「这麽搞,群臣怕不是要炸锅啊!」
「这你就错了。」李青淡笑道,「京察在太祖一朝,就开始尝试了,主要以帝王意志为主,时兴时废,多以天象有变时执行,到了正统朝京察才稍稍有了一些规律,可也仍是没规模化丶正式化,说起来,三杨这件事儿乾的还不赖。」
顿了下,中肯道:「三杨秉政期间,却做了不少事实,尽管他们也有私心,至于京察……亦是如此。」
朱厚照皱眉,「你的意思是……臣子不会反对京察?」
「这得看哪里的臣子,地方上的臣子肯定反对,可话说回来,朝廷政令什麽时候徵求过地方官的意见?」
「慢来,慢来……」朱厚照有些听不懂了,「既然地方官是武学院的威胁,又为何要进一步激怒他们?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武学院在县,府,州,当地的文官亦会有紧迫感,甚至他们比京官还要抵触武学院,毕竟,两京都是文官的天下。
还有,京官就不会反对京察?」
「先说京官吧,他们不会。」李青道,「首先,京察针对的主要就是地方官,至于京官……因为厂卫的缘故,亦有维护朝堂平稳原因,通常力度不大,且大多走个过场,他们受到的波及很有限。」
「有限也是波及啊!」朱厚照问,「刚闹出了这档子事儿,再搞京察……你比朕还激进啊!」
「我是保守派。」李青说。
「你是嫌朕太保守了吧?」
「……别贫了,说正经呢。」李青深吸一口气,道:「京官不会,一来,京察有油水,二来,京察可以提高京官的影响力,让他们对地方上的掌控更进一步。
昔年三杨秉政期间,京察之所以能在天象无变化时执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想进一步掌控地方。」
顿了顿,「当然,这麽说也有些太伤他们了,京察的执行,不仅有利于京官大佬掌控地方,也有利于皇帝,须知,晋升,降级,罢免,降罪……最后的最后,可都要皇帝亲自拍板才行。」
李青目光灼灼,「这一来,战场就变了啊。」
「变了……」朱厚照猛如醍醐灌顶,道,「确实变了,京官和皇帝统一战线,一起欺负地方官。」
「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不过……意思到位。」李青点头,「有句话叫:山高皇帝远。地方上一个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