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督莫急,这事儿是在许多次推敲中定下,对造成的影响,也做了详细推演……」
李青见他憋得难受,开口分析这麽做的好处。
他对杨一清了解,也是在决定在其管辖范围试点后才开始的。
说起来了解并不多,不过今日一见,倒着实让李青意外的惊喜。
作为甘陕总督,杨一清能不顾自身立场,不考虑自己会难做,肯站在朝廷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很难得。
正常来说,杨一清没必要如此,甚至心黑一点,还会想着进一步让朝廷加恩,以便捞油水。
杨一清反对,恰恰说明其心赤诚。
大明不缺忠君爱国之人,也不能把人想得太不堪了……李青暗暗反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大明军队战力下滑,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事。」李青正色道,「若再一味的节省开支,不提高士卒待遇,战力会越来越低下,杨总督身为陕甘总督,又戍边多年,想来对此深有体会吧?」
杨一清默然一叹,道:「确实如此,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若有朝一日,朝廷无法兑现,后果会非常严重!」
「与其想着怎麽省,不如想着怎麽挣。」李青笑道,「钱不是省出来的,抠抠搜搜过日子,只会越过越穷,今大明繁荣昌盛,当有进取心才是,银子放在府库不动弹,跟废铜烂铁有何区别?」
「呵呵,待哪日财政紧张了,但愿阁下还能坚持自己的论点。」杨一清对李青意见不小。
甚至,他觉得李青在胡来,完全不管将来如何。
李青也不生气,守旧派他见多了,呵呵道:「若大明一味守旧,又岂会有今日?你只看到了财政支出扩大,可想过若有一日关外统一,鞑子集兵一处,玩命攻击你的辖区,你挡不挡得住?
你可有想过,若鞑子冲破关隘,进入大明祸害百姓,会有多少人被洗劫,被掳掠,被奸..淫……,就单从钱粮方面来说,鞑子进入大明后,会造成多少流民?」
李青道:「以他们的骑兵速度……怕是动辄就能造成十数万,乃至数十万流民,朝廷赈灾又要花费多少?」
杨一清沉默。
关外局势如何,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