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先生还活着。
李青看着城上的于谦,喊道:“于尚书,下官有事禀报。”
“哎,先生稍等,我马上下去。”于谦匆匆回了一句,接着吩咐亲卫去找绳子。
不久,于谦拽着绳子,一点点荡下来。
鞑靼不退,城门不开是他说的,他不能食言而肥。
于谦下城后,快速上前,打量了一圈李青,见其没有大碍,欣然道:
“幸好先生无恙。”
李青问:“九门的情况具体如何?”
“主要是安定门的折损过于惨重,德胜门好上许多。”于谦回道,“至于其他门户,折损都非常小,鞑子只是牵制他们,本来主攻德胜门,后来又把重心放在安定门上面……”
于谦解释着目前局势。
李青听着,时不时地点下头。
石彪惊讶坏了,这李七品还真是跟谁都不客气,连面对负责京师保卫战的于尚书,都是神色平和。
甚至……他有一种错觉,不是李青跟于谦熟,而是于谦跟李青熟。
李七品这也太拽了吧?
简直就是……他的偶像。
“鞑靼撤军大势已定,但可能晚上,亦或明日会殊死一搏。”李青沉吟道,“咱们还有近十二万人,他们可能连咱们一半兵力都没有,
所以……反攻吧!”
“这…怕是不妥吧?”于谦有些迟疑,“我们只要守住,他们自会败退,用不着冒险啊!”
“话是这样说,但……这最后的殊死一搏,不得不防。”李青叹道:“德胜门,安定门他们肯定不会再攻,定会孤注一掷的选择其余七座门户之一。”
石彪连忙帮腔:“鞑靼真若集结所有兵力攻其一点,咱们真不一定挡住,京城这么大,驰援未必来得及,
即便来得及,他们调头去攻一座空城门,该如何是好?”
石彪拱手道:“于尚书,真还不如听李七品的呢。”
于谦沉吟好一会儿,道:“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