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说道:“同样我还说过,如果这部电影亏损了的话,那么亏损多少我就十倍的赚回来多少,我说到做到!”一时间那边竟没了声息,半晌后那边的艾德才苦笑着又开了口:“显然,你已经决定了。”
“是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电影部那边能配合我随时开始筹备工作,开机时间最迟不能超过4月中旬。”
安吉拉说着『揉』『揉』了自己的脸蛋,精神集中了几分钟后让她越发的困倦,“那么,就这样吧,再见。”
安吉拉并不担心艾德会反对什么的虽然她在电影部什么职务都没有,先不说她在董事会占有一席,就凭从成立电影部以来几乎所有赚钱的电影都出自她的手,这次更是让同是皮克斯出品的两部电影同时入围最佳影片,就足够她在电影部拥有不容质疑的发言权了。
她说自己制作《钢琴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仔细思考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从愤怒那该死的政治正确到改变主意给斯派洛电话不过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很多念头已经如闪电般在的脑海里转过几次了。
谋定而后动,这是安吉拉在开始最初的策划时就为自己定下的底线,她很清楚自己是靠什么走到这一步的她也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必须按制定好的计划一步一步来,正因为如此当她得知自己因为《美国丽人》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后才会那么震惊,那种超出自己掌控的感觉绝对很不美好。
但事已至此只能想办法补救和调整,这个并不困难,在最初的震惊以及想要提前放下担子的想法受阻后,安吉拉只花了几分钟就决定了
自己的方向,毕竟整个计划的思路并没有不对的地方,只不过提名最佳导演抹去了原本应有的攀登过程导致一切提前。
安吉拉原本可以选择蛰伏起来,让自己滑回波谷后重新等待时机再一步一步的向波峰前进,但她却选了另一条更为艰难的路:既然已经离波峰只有一步之遥,那就保持着这个高度然后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跨上去!所以她才会让斯派洛去波兰并让电影部开始《钢琴师》的筹备,安吉拉清楚自己这样做稍微早了点,不过在原本的计划中制作这部电影的时间也是定在02年之前的,所以也不能算才早。
当然,即使是放在02年制作对她个人来说依然还是早了,就如同艾德说的那样即使是斯皮尔伯格也花了十年时间才把《辛德勒的名单》搬上屏幕,而她不管内在如何成熟在别人眼里始终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女,更不用说她至今不过导演了四部电影而已。
可是安吉拉也有自己的苦衷,她不可能连续两年将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搬上屏幕――如果可以她甚至想让它们间隔在十年以上――否则的话可以人们会更看重那一部是不言而谕的;除此之外她只能通过这两部电影去学习驾驱这方面的题材,要选择哪个在前的话同样也是不言而谕的事情。
不过她既然敢选择了《钢琴师》肯定是有把握的,而且在执导过四部电影后她在导演方面的成长也不容小视。
导演一部电影80是交际,而20是技巧,因为如果你能与懂剪辑的人交往、与懂灯光的人交往、与懂表演的交往,如果你能与所有你想而且你认为值得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