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甩卖,有的积木放久了还受潮变形,这次得吸取教训。
他列了详细的进货清单:橡皮50块(111块)、积木20套(60块)、水彩笔30盒(45块)、童装20件(300块)、童鞋15双(120块)——算下来刚好475块,剩下25块留着应急,卖完这些再补,绝不多进。
他还计划下次去市里,跟批发商磨“真彩”文具的长期代理价:
“要是能谈到四毛一块橡皮,一盒水彩笔一块三,就能多赚点,以后还能进点‘真彩’的油画棒,孩子肯定喜欢。”
另外,他还想订两箱AD钙奶,每箱二十四瓶,进价八毛一瓶,卖一块二——有牌子的东西,家长看着放心,孩子也爱喝,还能带动其他货的销量。
第四步:人手足——跟王猛交实底
林凡知道,新店离不开王猛。王猛比他大两岁,以前在工地干苦力,搬一块砖两分钱,一天要搬两千多块,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工资还经常拖;
后来工地没活了,就来他的棚子帮忙,每天从早上八点守到晚上十点,管两顿饭,一个月一百二,从来没抱怨过。
有次林凡发烧,晚来的两个小时,王猛不仅帮着整理货物,还主动帮顾客找东西,把橡皮按颜色分好,把积木摆整齐,连地上的纸屑都扫干净了。
棚子之所以能撑到现在,王猛的踏实功不可没——林凡早就想给王猛涨工资了,只是以前棚子赚得少,没底气。
他在笔记本上写:
“给王猛涨工资,从每月一百二涨到一百八,再加提成——多卖五十块提五块。”
他算过,以前王猛在工地,一个月最多四百块,但不稳定,有时候干半个月就没活了;
现在一百八加提成,要是一个月能卖两千块,王猛就能拿到一百八+(2000÷50×5)=三百八,比在工地稳定多了,足够他母亲的医药费(每个月两百多)还有结余。
他还打算跟王猛说,以后新店的日常运营就靠他——看店、整理货物、跟顾客打交道;
自己腾出手跑手续、找货源,还得跟街道、工商打交道,比以前忙十倍,但心里踏实:
“终于不是飘着的棚子了,是有根的店,以后咱们也是‘正经商户’了。”
他想象着跟王猛说这事的场景:
王猛肯定会激动得拍胸脯,说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