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货架高度是按笑笑的身高调的——最下层留足80公分,刚好够三四岁孩子踮脚够到毛绒玩具区,有次住在三楼的朵朵来买玩偶,自己够到了一只棕色小熊,举着跑向妈妈时,朵朵妈笑着说:
“这架子调得真贴心,省得我弯腰帮她找。”
中间层放3到6岁的童装,衣架间距严格留够15厘米,上次张阿姨带孙女来挑外套,两件衣服的衣架没勾住,她感慨:
“别家店衣架挤得要命,挑一件能带下来三件,你这儿就省心。”
最上层堆着库存和120码以上的童装,旁边贴的“需要帮忙请喊我”便签,是用黑色马克笔写的,字体圆润得像小馒头,连老花眼的奶奶都能看清。
还有次周三下午,一位宝妈抱着刚满11个月的宝宝来买连体服,单手挑货时宝宝在怀里扭来扭去,哭个不停。
林凡见状,赶紧从里间搬来折叠小凳子(凳面套着洗干净的棉布套),又从抽屉里拿出消毒过的摇铃——
那是他特意买的备用玩具,每天早上都会用酒精棉片擦一遍。宝妈坐下后,宝宝抓着摇铃“哗啦哗啦”玩,立马不哭了,最后她不仅买了连体服,还多拿了两双防滑袜:
“你这店让人心里踏实,连宝宝的小细节都想到了。”
王猛则是另一种“圈粉风格”,凭着一身实诚热络,成了附近孩子口中的“糖叔”。
上周二下午,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妞妞来买橡皮,掏钱包时不小心把五块钱掉进了货架缝——那缝只有两指宽,钱卡在最里面。
王猛蹲在地上,膝盖顶着货架底,一手用手机手电筒照,一手伸进去掏,指甲缝里蹭满了灰,连指关节都蹭红了,掏了整整十分钟才把钱抠出来。
妞妞急得眼眶通红,王猛把钱递她时,还从口袋里摸出颗橘子硬糖:
“丫头别哭,这是‘安慰奖’——你看这糖纸,印着小白兔呢。”那糖是他在批发市场门口的小卖部买的,十块钱一大袋,每次兜里都会揣几颗,遇到哭闹的孩子就给一颗。
还有次周六上午,一个小男孩赖在玩具区不肯走,哭着要消防车模型。他妈妈急得额头冒汗:
“家里都有三个了!”王猛见状,走过去蹲下来跟男孩说:
“小朋友,你看这消防车模型的轮子是橡胶的,能跑很远,但今天你要是跟妈妈回家,下次来我给你留个带云梯的,好不好?”
说着又摸出颗糖,男孩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