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精准捕捉到了梁瑜那转瞬即逝的震动,嘴角勾起一抹了然又深不可测的笑意。
“小梁啊,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又像递过一把无形的钥匙:
“有独当一面的勇气固然是好事,但有些时候没必要事事都自己埋头硬干。
以后到了地方,遇到沟坎,或是需要一些……京里的视角、资源。
只要是为了工作,为了服务群众,为了把事情办成、办好。
你尽管开口,我这个老领导,能搭把手的,绝不推辞。
咱们有着共同的责任,该帮衬的时候,自然要帮衬。”
这番话,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更是无形的绳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2孺子可教(第2/2页)
要将梁瑜与某个以血脉为纽带的群体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等梁瑜完全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陈秋水的语气陡然带上了一丝严肃的警醒:“小梁,我说这些推心置腹的话,不止是我对你的看好,同时也是在提醒你。
路要自己走,根基要自己打,这没错,但有些时候也要懂得……平衡和借势。
你年轻,有冲劲,在系统里表现突出,这很好,但也要记住,”
他身体前倾,每个字都敲在梁瑜心上,“眼光要放长远,格局要打开!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些东西,可以是你的标签之一,但绝不能是你唯一的标签,更不该成为你全身心投入的唯一依靠。”
陈秋水特意在全身心投入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似乎是在对梁瑜进行某种潜在的直接敲打。
你可以利用某些平台和资源,但你的根基和归属感,必须更广阔、更深厚。
梁瑜深吸一口气,终于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和纷繁思绪。
陈秋水这番话,来的太过突然,信息量太大,冲击力太强,让他一时也失了分寸。
或许,这正是陈秋水想要的效果:在震撼中建立连接,在冲击中划定边界。
梁瑜没时间细想,但这些时日的历练,还是让他立刻调整状态,迎着陈秋水深邃如海的目光。
他的脸上恢复了平静,语气变得郑重而稳妥。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