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痛已成为常态,但这一个月,精神却是前所未有的充实。
他不仅系统旁听了之前未曾涉足的军事理论课程,更在日复一日的操练中。
将队列动作刻入肌肉记忆,让体能极限一次次被突破,把内务标准变成习惯。
更重要的是,他真切地体会到了“战友情谊”的厚重。
那是训练场上无声的扶持,是内务整理时不留情面的挑剔与随后手把手的教导。
是袁朗口中“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9章在军校的一个月(第2/2页)
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在这种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的氛围中油然而生。
当熄灯号如期响起,躺在坚硬的板床上。
尽管身体疲惫得仿佛散架,但梁瑜的眼神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初来时的陌生与不适已被扫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锤炼后的坚定与沉稳。
寝室陷入黑暗不久,蒋小鱼活泼的声音便如往常一般第一个打破了寂静:“哎,我说哥几个,后天可是自由活动日,有什么打算?总不能全在寝室里孵豆芽吧?”
袁朗那标志性的平淡声线随即响起,带着点现实的提醒:“你还想去哪儿野?军校就这么大块地方,条条框框可都写着呢。”
蒋小鱼立刻接话,语气里多了些感慨:“我是说申请外出,去京城里转转啊!
想想看,咱们这期培训就剩半个月了,到时候一拍两散,天各一方,再想这么聚齐可就难喽……”
这话一出,寝室里短暂地沉默了片刻两个月的培训期虽短,但在共同拼搏中凝结的情谊,却真实而深刻。
梁瑜沉吟了一下,开口提议,声音在黑暗中清晰而温和:“既然机会难得,那我们不如一起申请外出,去广场看升旗仪式怎么样?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蒋小鱼闻言,立刻表示赞同,语气兴奋起来:“嘿!梁瑜同志这个提议正点!咱们就去看看升旗,一起感受感受国家的庄严!寝室长,老周,你俩觉得呢?”
一向沉稳的周锐也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难得的松动:“确实很久没出去走动了,一起聚聚也好。”
袁朗见三人都兴致盎然,自然不愿扫兴,带着笑意一锤定音:“行,那就这么定了,去看升旗,接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