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种下了一颗种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清明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资料里。
他再一次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当中。
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盲点,他频繁地出入单位的资料室和相关部门。
了解他们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从中推导出其利益核心。
办公室的同事丁奇,和办公厅的李明华,成了他接触最多的人。
三个人经常会凑在一起,为了一两个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丁奇的新工作,是研究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
这是一个比刘清明的课题更加棘手,也更加重要的命题,牵扯的利益方也更为复杂。
李明华还是第一次看到,一向眼高于顶的丁奇,会对一个比自己年轻这么多的后辈如此推崇。
这天下午,三人又在丁奇的办公室里碰头。
小小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李明华看着刘清明刚刚修改过的一版草案,啧啧称奇。
“老丁,你看看,我就说这小子脑子里的构造跟咱们不一样。”
李明华把手里的几页纸拍了拍,对着丁奇嚷嚷。
“把消防、安监、防汛、抗旱、地震、公共卫生应急,甚至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全都整合到一个部门里去,搞一个超级大部委。”
“这个构想,我跟你说,没有十年脑血栓,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这话听着像骂人,但刘清明和丁奇都听出了他话里的惊叹。
丁奇没理会李明华的玩笑,他摸着自己的保温杯,表情很严肃。
他看着刘清明,缓缓开口。
“小刘,你的这个想法,不光是胆子大,而且逻辑是自洽的。我这几天也在想,现行的这种‘分块管理、临时协调’的模式,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平时不出事还好,一旦遇到大的天灾人祸,各个部门之间沟通成本太高,命令传达链条太长,很容易贻误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