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地方,他一个人难以支撑这么大的局面。
可不知怎的就走漏了消息。
不仅那些收到他亲笔信的学生与挚友闻讯而至,
不少辽西的读书人,地方豪强子弟也都纷至沓来,想要谋取一件差事。
短短时间内。
聚集在白云县的读书人已经有一两百人之多。
辽西六县几乎三成的读书人都来了。
以前辽西局势动荡,这些读书人空有学识,无处施展。
他们顶多在家乡帮人写写书信、对联,当账房先生。
现在得知孟学文这里缺人手,他们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面对这么多赶来的人。
孟学文也一度犯难。
他对一些人是熟悉的,也知晓对方的才学。
可还有很多人素未谋面。
很多人是手持一些地方豪强的书信,特来他这里谋差事的。
这些人的能力他尚不清楚。
好在曹风了解到了情况,给孟学文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出题考校。
到时候择优录用。
曹风想要改变大乾当前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大乾的官员选拔,大多数都是官员互相推举和父死子继。
推举所谓的贤才。
可这些贤才大多数都是一些地方豪强或者官员子弟。
你举荐我的儿子,我举荐你的儿子,早就形成了一条利益链。
诸如曹风这等镇北侯世子。
他甚至都不需要举荐。
他爹是镇北侯,他爹死了后,他自然而然就是世袭罔替的镇北侯。
当然。
要想获得实职,需要疏通兵部的关系。
可他爹是并州军都督。
疏通关系就是打一声招呼的事儿,没有人愿意会得罪实职军侯的。
不出意外的话。
即便曹风日后未能成为并州军都督,也定能在并州军中谋得高位。
只不过他现在走了另外的一条路。
他得罪了六皇子,触怒了皇帝。
这才发配到了辽州。
他靠着自已的拼杀,一步步成为辽西军中郎将。
大乾别看现在欣欣向荣。
可豪门权贵垄断了好的资源。
名义上还有举贤才这一条路子留给那些寒门子弟。
可事实上这一条路已经走不通。
豪门子弟太多了。
只有嫡系子弟才能继承爵位。
余下的豪门旁支子弟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只能去抢寒门子弟的举贤才的名额。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被彻底堵死。
他们耗费大量的钱财,最终只能在地方衙门担任刀笔吏。
一些家里本就不行的,当刀笔吏的资格都争取不到。
那些运气好的,家里背景深厚的地方豪强子弟。
也只能勉强在州府里面谋取一个小官儿,大官的位子压根不是他们能染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