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税费负担: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小微企业,免征一定期限的增值税;对其他困难企业,延期缴纳所得税、社保费。
强化金融扶持: 设立**亿元中小微企业纾困周转资金池,鼓励金融机构提供“订单贷”、“信用贷”等创新产品。
刺激市场需求: 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定向支持本地餐饮、零售、文旅等行业;政府优先采购本地优质产品。
支持转型升级: 对企业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出口转内销等项目给予最高30%的补贴。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政策出台后,秦风带领刘玉凤、张伟等市领导,马不停蹄地走访重点企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现场解读政策,听取反馈。
在东方纺织集团,秦风对李明远董事长说:“李董,政策有了,关键要用好。政府帮你们缓解眼前困难,但长远发展,还要靠你们自己转型。比如,能不能利用这段时间,研发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面料?或者打造自己的品牌,开拓国内市场?”
李明远备受鼓舞:“秦市长,您放心!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就有底气了!我们已经在规划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也在尝试做跨境电商。一定咬牙挺过去,谋求新发展!”
第四幕:化危为机 布局未来
政策的及时雨,稳住了市场主体的预期,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秦风的眼光看得更远。他意识到,这场外部冲击,虽然带来阵痛,但也为江泉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未来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和“倒逼动力”。
在一次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上,他对各部门负责人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救火队长’。要利用外部压力,顺势而为,推动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他提出新的战略方向:
一是强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开拓线上市场。这次疫情和外部冲击,凸显了数字化转型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和本土培育力度。这些产业受外部周期影响相对较小,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三是引导传统产业“凤凰涅盘”。 “利用纾困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迫使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淘汰。把有限的资源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江泉市迅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了专项引导基金,举办了一系列“云招商”、“云签约”活动,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科创项目落户。
第五幕:信心重塑 扬帆远航
两个月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见效和全球经济的微弱复苏,江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企业稳岗率稳步回升,部分企业订单开始恢复,消费市场逐渐回暖,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止跌回升。
在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数据虽然仍不容乐观,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