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上这学校,当年在我们那批人里,算是个异类。”庄革生往嘴里塞了根薯条,含糊不清地说,“他们几乎都扎堆去东部了,学工程的、学物理的,个个一门心思钻理工科,觉得那才是正经学问。
就我,从小喜欢看电影,总琢磨着镜头里的门道,一听说这学校离好莱坞近,课余能去片场蹭个热闹,脑子一热就报了这儿,成了独一份。”
杨明端着可乐杯,脑海里开始琢磨起来。从庄革生的话里,他慢慢拼凑出一些信息。
他们这批人,是国家组织的所谓“公派”留学生,来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可庄革生话里话外透露出的,却是“子弟”们没经过“托福考试”这些字眼。至于学习成绩……庄革生没明说,只是嘿嘿笑了两声,那表情里的意味,不言而喻。
杨明心里渐渐打起了鼓。来之前,他听庄佳慧说弟弟在安德森商学院学金融,还以为是个精通专业的人才,想着这次来美国,说不定能利用起来。
可现在听下来,对方似乎是凭着“子弟”身份过来的,连托福都没考,那专业知识能扎实吗?
他看着庄革生还在眉飞色舞讲着去好莱坞大道看热闹的经历,心里对这人的学识,第一次打上了问号。这趟美帝之行,怕是比他预想中要复杂些。
杨明在琢磨庄革生,其实庄革生也在琢磨他。从姐姐话里,他能听出来自已姐姐很欣赏此人。
这小子穿着件浅灰色衬衫,袖口规规矩矩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没戴表,倒显得干净利落。
听自已说话时总是微微前倾着身子,眼神专注,哪怕是自已聊些无关紧要的八卦,他也会适时点头应和,既不显得敷衍,也没刻意讨好。这份分寸感,倒不像他这个年纪该有的。
二姐庄佳慧是什么性子,他比谁都清楚。打小就是家里的“小先生”,功课好,主意正,连爸妈都得让她三分。她眼里从来揉不得沙子,更别提对谁“欣赏”了。在她嘴里,能得一句“还行”,就已是天大的肯定。
可这次打电话,二姐的语气明显不一样。说杨明这人脑子活,有魄力,将来肯定能成大事儿。
这话里的推崇,几乎要从电话线里溢出来。庄革生当时追问了几句,二姐却只说“见面你就知道了”,神秘得很。
难道是因为钱?听说杨明倒腾古玩赚了不少。可二姐不是那眼皮子浅的人啊?
当年有个相当级别子弟追她,家里条件优渥,她愣是因为看不上对方“除了混日子啥也不会”,直接给拒了。那他是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