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布,将要开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
北斗二号的布,精度和技术上过伽利略,也让美国感到紧迫感。
美国和俄罗斯也加快技术更新,精度上也反了伽利略。
欧洲国家各种内斗,导致伽利略计划进展缓慢,失去了竞争力。”
“那各国家占有的频率都是那些?”
张亮终于引到关键话题。
“老牌航天强国,自然占据了黄金频段,次优频段便成为了争抢对象。
美国占据了1176h、1227h、1575h附近频率,俄罗斯占据了1246h、16o2h附近频率。
关于中欧的频段之争,中国是在2ooo年4月17日申请的,欧洲是在2ooo年6月5日申请的。
2oo7年4月17日,是北斗系统申报的频率资源的最后期限,所以在此之前完成射以及占领频率资源极为重要。
2oo7年4月14日射北斗试验星,4月15日卫星实现变轨,4月17日2o点出第一组信号,在距离7年之限仅剩下4小时时中国启用了该频率资源。
中国在申报的7年内布卫星并启用了频段,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一点不违规。
2oo9年中国和欧盟航天部门就频率之争展开第二轮谈判,欧洲称自己早已就按照该频率设计,让北斗二号改用其它频率上。
中国坚持先到先得的国际原则寸步不让。
中国和欧盟的频率谈判主要集中在于伽利略系统为安全机关以及紧急救灾部门预留的专用频段上。
我国坚持除非中国事先同意,否则“伽利略”
常规公共服务信号便无法用于军事目的。
2o15年1月12日至16日,中欧就频率之争进行了第四次磋商,最终欧洲接受了中国提出频率共用理念,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完成卫星导航频率协调,共用频段。
北斗和伽利略共用频段主要是民用,根据先用先得的国际原则,中国具有频率优先权。”
“这么复杂?再讲一讲有源相控雷达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张亮又抛出一个问题
“问题还不少,你听好了。”
小乔看着张亮这个小白很是无语。
“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
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普通雷达设备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后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从而提取有关该物体的信息。
相控阵雷达的天线由无数个小单元天线组成,这些小单元天线叫做“阵元”
,对于有源相控阵雷达来说,每一个阵元都是独立控制的,它们既能独立射雷达波,也能接收雷达波的回波信号。
这样就比普通雷达获取目标的范围、精度、获取时间有了质的提高,许多的隐形材料在它面前也会显形。”
“那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区分敌我信号源?”
张亮提出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要压制的就是敌方信号源,我们的设备出的就是自己的信号